健康養身★甲狀腺結節好發50歲以上女性 醫師建議納入健檢項目

甲狀腺結節好發50歲以上女性 醫師建議納入健檢項目

【NOW健康 詹舒婷/基隆報導】國人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比例高達45%,其中以女性為好發族群,且多數患者是透過健檢才發現。研究指出,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逾5成有甲狀腺結節,雖僅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仍不得輕忽。醫師建議,40歲以上女性、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者,應及早就醫檢查。

 

基隆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育賢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年紀愈大愈常見,50歲以上女性,平均每2人就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雖僅約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但仍建議定期追蹤;反之,雖然男性的甲狀腺結節盛行率較低,但惡化成癌症的比率相對較高,不得輕忽。

 

多數人是透過健檢時才發現甲狀腺結節的存在,至於結節屬於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需靠醫師觀察超音波影像判斷,相當仰賴醫師的經驗。若甲狀腺結節有惡性的疑慮,需進一步用細針穿刺化驗,決定是否以手術切除,但針長、扎脖子、檢查完易出血疼痛等缺點,讓不少民眾卻步,導致診斷和治療時機受到拖延。

 

陳育賢表示,由國內自行研發的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能協助醫師在判斷結節的良惡性上更為準確,有助減少一定比例的侵入性檢查,也可讓部分的良性結節患者,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切除與終身服藥可能,面對惡性結節,也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他進一步提醒,若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也建議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項目中。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患者不願意回診就醫,與去年同期相較,4月門診急診就醫人數少了400萬人次。醫師提醒,癌症病人免疫系統較弱,特別是化療、放療期間,建議照顧者接種肺炎、流感疫苗等預防針以降低傳染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昌芳指出,癌症患者的回診、持續治療有其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由於媒體的宣導,人們都知道骨骼、關節會退化,骨骼的退化就是骨質疏鬆,而關節的退化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其皆有相對的商品在販賣。肌腱退化由於沒商品可賣,所以這樣的觀念就沒人宣導。因此人們常常忽略肌腱也會退化,而肌腱退化也是造成爪狀趾的元兇之一。專精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於《自己的腳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美國拉霍亞過敏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如果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則有助於他們康復。至於部分從未被感染過的受試者,也有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的關係。 對此,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表示,不管感染哪種病毒,都需要T細胞的協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蠔菇、杏鮑菇等側耳屬真菌,是相當常見的食用菇類,也稱為食肉真菌,科學家發現在貧瘠環境中,這些菇類的菌絲會麻痺並殺死線蟲以獲取養份,但是目前科學家對此快速麻痺的機制所知甚少。中研院研究員薛雁冰與研究團隊,找到食肉真菌捕捉線蟲的機制並發表論文,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