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甲狀腺腫瘤切除 3大常見手術治療方式該如何選擇?

甲狀腺腫瘤切除 3大常見手術治療方式該如何選擇?

50多歲的邱女士,摸到脖子上有小硬塊,趕緊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甲狀腺有1顆約3公分的腫瘤。一般外科賴介文主任與邱女士討論,評估其身體狀況與不希望留下疤痕等考量,決定以「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切除腫瘤,病理檢查為良性且預後良好,不但外觀沒有疤痕,術後也無需照護傷口,讓邱女士非常滿意。

甲狀腺位於脖子前方,吸收血液中的碘,生成並分泌甲狀腺素,具有調節身體細胞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的作用。正常狀態下的甲狀腺是摸不太到也看不太出來的,所以當甲狀腺腫大,就要留意是否為甲狀腺病變。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的疾病,約占所有頸部腫瘤的一半。賴介文表示,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醫師確診為甲狀腺腫瘤後,會視腫瘤的大小,評估是否執行細針穿刺檢查及後續手術之必要性,一般穿刺病理檢查發現有問題或腫瘤大於3到4公分,多建議手術切除。

賴介文提到,從甲狀腺手術的演進來看,早年最擔心的風險是術後出血,以及術中傷到與甲狀腺接近的喉返神經,造成聲音沙啞。隨著醫療進步,「兼顧美觀」成了另1種評估項目。以下就切除甲狀腺的3種手術方式做說明:

(一)傳統甲狀腺手術:切除甲狀腺的典型手術方式,直接從脖子上切口進到甲狀腺,傷口約4到6公分;若配合內視鏡輔助,傷口可縮小到約1到2公分。

(二)經腋下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典型傳統術式歷經數10年後,因應病人需求,開始從美觀角度考量。於是日本外科醫界發展出從腋下或胸壁及乳暈上緣切口進入的方式,可以將傷口藏在衣物內。配合內視鏡,傷口只有3個1到2公分的孔,1個是讓內視鏡進入,另2個則是操作器械的孔。

(三)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就算從腋下或胸壁及乳暈處開刀的傷口孔很小,終究還是會留下傷疤,才又發展出新術式。這種術式是從口腔內進入到甲狀腺的位置,藉由內視鏡輔助,只需3個0.5到1公分孔,但孔在嘴內只要保持乾淨即可,幾乎無需特別照護,從外觀完全看不到傷疤。

傳統手術傷口大小,與病人胖瘦、腫瘤大小、執刀醫師的習慣與技巧相關;而內視鏡手術,就如拿著筷子操作,因為管子和器械都是直的,操作不易;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因為3個孔的位置集中在前口內,可操作範圍較小,技術門檻高。賴介文主任提醒,每1種術式都有其優缺點,當醫師建議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瘤時,務必與醫師一起討論評估,決定適合自己的方式。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新北市1名蔡姓中年男性,沒有三高病史,20年前在海邊被珊瑚礁刮傷雙腳腳踝,四處求醫,傷口始終無法癒合,甚至數度出現敗血症,危及生命,醫師研判可能要截肢,後轉往台北慈濟院,利用高壓氧輔助治療,讓潰爛傷口終於痊癒。 醫師張孟宗指出,高壓氧治療範圍很廣,但需先經醫師評估,並非人人都適用。(圖片/台北慈濟醫...

閱讀詳情 »

耳朵嘰嘰叫,看耳鼻喉科總是好不了?一直以來,神經退化、病毒感染或血管因素導致聽損等,被視為是慢性耳鳴的主要原因,但國內研究領先全球,首度發現「耳蝸性偏頭痛」也是造成耳鳴的凶手,只要妥善治療偏頭痛,就能解決長年耳鳴的痛苦,阻斷後續可能引發的失聰危機。 透過聽力檢查追蹤患者聽力狀況,可發現耳蝸性偏頭痛患...

閱讀詳情 »

高血脂輕度患者不會有不舒服感覺,當出現頭暈、胸悶、乏力時,已經很嚴重了。高血脂可能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是促進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中醫對於降血脂需要辨證論治來調理,治標的方法是活血化瘀、去痰化濕;治本則要補腎健脾、疏肝理氣。至於降血脂的中藥材則有「四大金剛」,到底是哪四種?以下來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陳先生喜歡吃醃肉毫無節制,103年因喘就醫,被醫師診斷為腎臟病第5期,原本已在左手前臂裝人工洗腎廔管,準備開始洗腎,卻因接受慢性腎臟病防治長期追蹤及衛教,改變飲食習慣為低蛋白飲食後,腎臟病得到控制,延遲2年後才開始洗腎。醫師提醒,初期腎臟病並無症狀,很多病人常很嚴重才就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