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腎病變 低蛋白飲食可延緩洗腎

糖尿病腎病變 低蛋白飲食可延緩洗腎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陳先生喜歡吃醃肉毫無節制,103年因喘就醫,被醫師診斷為腎臟病第5期,原本已在左手前臂裝人工洗腎廔管,準備開始洗腎,卻因接受慢性腎臟病防治長期追蹤及衛教,改變飲食習慣為低蛋白飲食後,腎臟病得到控制,延遲2年後才開始洗腎。醫師提醒,初期腎臟病並無症狀,很多病人常很嚴重才就醫,得要洗腎。呼籲民眾定期檢查腎功能,初期接受慢性腎病管理,延緩進到洗腎的階段。

腎臟病後期症狀才會較明顯 「泡、水、高、貧、倦」

台東馬偕醫院腎臟科醫師吳孟叡醫師表示,台灣長期背負洗腎王國的汙名,透析病患發生率及盛行率,在全球的統計中往往名列前茅。原因與飲食、用藥習慣,及洗腎照顧品質延長洗腎時間有關。

許多病人會因為腰痛、下背痛的原因就醫,事實上除了結石造成的阻塞性腎病變外,一般常見的慢性腎臟病,是不會以腰痛來表現。初期腎臟病最常見的症狀其實「沒有症狀」,到後期才會較明顯,以「泡、水、高、貧、倦」的方式來表現。

糖尿病患佔洗腎患者近一半比例

在一些高危險的病人身上,定期追蹤腎功能更來得重要,有助及早確定慢性腎臟病診斷,尤其是糖尿病病患族群,佔了洗腎患者將近一半的比例。台灣人不正確的用藥習慣,如不明偏方、中草藥、隨處可得的止痛藥,往往也造成病患腎功能受損。此外,腎功能本身就會隨著年紀漸長而緩慢下降,就算沒有特別危險因子,只要年滿40歲以上,也可利用健保提供的成人免費健檢,為自己的腎臟健康把關。

吳孟叡醫師提醒,預防甚於治療,最能避免末期腎臟病產生,是在尚無腎臟病或仍處於初期腎臟病時就好好控制危險因子,例如治療三高、定期檢測等。倘若不幸已進展到後期腎臟病,也應該以專業醫師判斷了解腎臟病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並確實遵從藥物及飲食控制。真正末期腎臟病時,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以最安全的方式進入透析的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7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第一型糖尿病會有很明顯的症狀,多半一個多月就會被發現診斷出來。典型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就是多吃、多喝以及多尿,一少是體重的減輕,但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未必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所以常常被大眾所忽視,但是糖尿病經常會引起諸多併發症,如同隱形的殺手,在無形中損害我們的健康。糖尿病如隱形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爬樓梯、炒道菜就氣喘吁吁,當心是肺動脈高血壓!一名罹患紅斑性狼瘡的48歲家庭主婦,原使用類固醇和免疫調節劑治療,病情穩定,五年後開始常喘不過氣,喘到連打掃洗衣都無法做,就醫檢查發現併發「肺動脈高血壓」,需服用專屬治療藥物控制病情,以改善病患生活品質,也降低肺動脈高血壓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善用武器,對抗癌症更輕鬆!一名年近6旬的婦人因罹患HER2乳癌,需接受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沒想到身上的人工血管老是戳破皮膚,引發感染和潰瘍,半年不到就動了2次人工血管放置手術,生理和心理飽受壓力。幸好,婦人在結束化療後,聽從醫師建議使用適當的標靶藥,不但摘掉了人工血管,跑...

閱讀詳情 »

眼睛乾澀難耐,讓你成了「爆乾」一族嗎?由於3C盛行、空氣品質低下,目前估計國內有超過600萬人受乾眼症所苦,而且發作年齡有愈來愈低的趨勢!中醫師表示,乾眼症成因可分為兩大體質,平時可飲用菊花枸杞茶,加上按壓睛明、攢竹、魚腰等眼周穴位進行改善,才能擺脫乾眼症的威脅,找回水亮明眸。 近年來由於3C科技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