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0歲後小心! 這些事讓你「膝蓋」喊卡

50歲後小心! 這些事讓你「膝蓋」喊卡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多歲的潘女士,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幾年前雙膝開始覺得內側疼痛,經過藥物、復健、藥物注射等治療,不但未見好轉,反而疼痛加劇,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到台南市立醫院檢查發現,雙膝內側膝蓋軟骨磨損、併有膝關節O型腿症狀,經骨科邵崇榮醫師施行「保膝手術」,先後進行雙腳客製化3D列印輔助高位脛截骨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解決長期疼痛問題。

晨起關節僵硬、疼痛 膝蓋活動受損

邵崇榮指出,隨著高齡化、體重過重、缺乏運動造成肌力下降,或長期勞動過度使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需求也越來越多。退化性關節炎,是因長期受力、膝關節軟骨磨損,造成膝關節產生骨刺、關節間隙變小,進而造成膝關節疼痛、腫脹。患者早上起床可能會有關節僵硬或疼痛,嚴重者出現如O型腿、X型腿等關節變形,膝蓋活動受限,無法長時間行走或站立。

退化膝關節依病症 治療多元化

邵崇榮解釋,退化性膝關節炎依病症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如服用非類固醇之消炎止痛藥、或以維骨力來減緩軟骨的破壞,也可進行類固醇關節注射,降低關節內發炎的程度;或以玻尿酸關節注射,潤滑關節、降低關節承受壓力,以及膝關節矯正手術和膝關節置換手術等。

邵崇榮進一步說明,對於60~70歲相對年輕的患者、或是膝關節相對嚴重但未達置換人工關節標準者,截骨矯正手術提供保留了原生膝關節的結構,延後需要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年齡。

高位脛骨截骨手術 脫離助行器 

為了協助患者能早日行走,邵崇榮醫師向台北榮總請益,改良手術的固定方式,將原先僅由內側鋼板固定的方式,改成內外側同時固定,藉由三角立體結構穩定的概念,讓患部得到更好的固定。一般僅內側固定的方式,需2~3個月才能脫離助行器,雙側固定方式,術後只需單側拐杖助行,約6星期就能脫離拐杖自行行走。

邵崇榮提醒,關節出現疼痛、僵硬、無法伸直或屈曲時,甚至活動發出嘎嘎聲,應盡快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

【延伸閱讀】

41歲男不菸竟肺癌 免疫治療病況穩

高齡懷孕不是夢 中醫治療46歲女自然受孕

嘉惠更多腎友!  8月起減糖腹膜透析處方擴大健保給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1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0多歲的張奶奶罹患C肝近40年,當初看到同是罹患C肝的好友,接受干擾素治療時,引發許多副作用相當痛苦,便不願接受治療;直到今年口服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家人勸說下,張奶奶才打開心房申請服用,僅治療一個月,病毒就消失,現療程順利結束且成功痊癒。收治張奶奶的中國醫藥大學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肺癌治療是場漫長的戰役,所幸目前由於醫藥的進步,而有了很多的武器可以抗癌。一名50歲的李老師(匿名),經過EGFR基因檢測呈陰性反應,進而接受新一代化學治療。不但沒有掉髮副作用,而且體力也很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仍然持續在學校教書。新一代化療兼顧生活與工作品質這位李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空氣汙染嚴重,天空一片灰濛濛,許多人外出少不了口罩,也有人會透過食療顧肺。營養師指出,當令季節吃水梨最好,能夠潤肺生津,但一天一顆為限,以免傷害脾胃;而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千萬不可吃過量,以免影響病情控制。百果之宗水梨 營養素豐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狂吃止痛藥 膝關節炎老婦嚴重胃潰瘍!一位68歲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沈太太(化名),只要身體有疼痛症狀,就去買止痛消炎藥服用,結果導致胃潰瘍住院,嚇得她不敢再亂吃止痛藥。最近天氣溫度驟降、潮濕,沈太太起床就會覺得膝關節卡卡,且有些微疼痛感,最後甚至無法正常行走,家人趕緊帶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