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人腎虧的症狀你了解幾個呢?

男人腎虧的症狀你了解幾個呢?現在很多的電視廣告大街小巷都在宣傳要補腎,也有很多的補腎的產品的出現。現在的人在這種強力的壓迫下還有工作的壓力下很多的男人也就覺得自己是應該補腎了。那麼您是真的應該補腎嗎?您真的是腎虧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一下,您看看您是不是真的腎虧呢?

男人腎虧的症狀你了解幾個呢?

  十個男人九個腎虧嗎?

  許多人往往認為腎臟是影響男性性功能的最主要器官,腎虛就會性功能不好,吃了補腎藥就能補腎壯陽。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腎髒病有多少個信號?

  水腫晨起眼瞼或面部水腫,午後多消退,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嚴重水腫可出現在身體低垂部位,如雙腳踝內側、雙下肢、腰骶部等。

  高血壓腎髒病引起的高血壓與其它高血壓一樣,也會出現頭痛、頭昏、眼花、耳鳴等症狀,但有些病人由於長期血壓較高,對高血壓症狀已經耐受,故可以沒有任何不適。

  尿量過多或過少正常尿量為1000—2000毫升/日,平均為1500毫升/日左右。尿量增多或減少,都可能是腎髒病的表現,特別是夜間多尿往往是腎髒病的信號。

  尿化驗異常尿常規檢查發現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酮體、尿糖等,都應做進一步檢查。

  補腎須分陰陽

  在中醫理論中,腎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髒器,而是腎臟及與其相關的一系列功能活動的總稱,如人的精神、骨骼、頭髮、牙齒等的病理變化都可能與腎有密切關係,其範圍較西醫要廣。

  腎的精氣從作用來說可分為腎陰、腎陽兩方面,腎陰與腎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人體的動態平衡。當這一平衡遭到破壞後,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

  臨床上,腎陰虛較陽虛更為常見,因此,補腎就是壯陽的觀念存在一定的誤區。

  腎陽虛的表現是面色蒼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發涼,精神疲倦,渾身乏力;男人陽痿早洩,女人不孕,性慾減退 ;便不成形或尿頻、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瀉等。

  腎陰虛的表現是面色發紅,腰膝酸軟而痛,眩暈耳鳴,齒鬆發脫;男子遺精、早洩,女子經少或閉經;失眠健忘,口咽乾燥,煩躁,動則汗出,午後顴紅,形體消瘦,小便黃少,舌紅少苔或無苔。

  現代人由於工作壓力大、運動量少,很容易出現全身臟器功能衰退,腎虛則是其中的一種。

  簡單判斷腎功能的幾點:

  腎功能好的人,精神好、腳步輕快、睡眠好、耳聰目明。相反,腎功能差的人,夜尿多,常常頭昏眼花,腰痛腿軟,眼圈發黑,容易脫髮。

  另外,判斷自己腎功能的好壞還要注意日常的尿量,一般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應該在1000~2000(相當於2~4個礦泉水瓶)毫升左右,多於2500毫升或少於800毫升都可能是腎臟出現了問題。

  為防止未老先衰,現代人,尤其是現代白領一族應當加強身體鍛煉身體,並及時對證滋補,改善腎虛、衰老症狀。如果不是極度虛弱的人群,補腎應以平和為主,而且要因時、因人、因地而異,根據不同的季節、體質和氣候選擇不同的補腎方法,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護腎關鍵在日常

  腎陰之水人人都要重視養護。除了適當用藥外,日常保養更為關鍵。

  性生活要適度,不勉強,不放縱。

  飲食方面:無力疲乏時多吃含鐵、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大棗、烏雞等;消化不良者多喝酸奶,吃山楂;平日護腎要多吃韭菜、海參、人參、烏雞、家鴿等。

  經常進行腰部活動,這些運動可以健運命門,補腎納氣。還可多做一些刺激腳心的按摩,中醫認為,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強身健體、防止早衰,並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進睡眠,增進食慾。

  小編溫馨提示:當您看了以上小編的介紹您是不是沉思了呢?想一想您真的是腎虧呢?還是只是壓力過大呢?為了您的健康,為了您能更好的生活,一定要正確的對待自己。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購牛津AZ疫苗上午11時已到貨26.5萬劑,預計檢驗封緘7天能完成,第7輪疫苗接種確定開放牛津AZ,8月28日14時疫苗登記預約平台增加BNT選項;另外,29.6萬劑教育工作者疫苗已經配發。 陳時中表示,本次到貨牛津AZ疫苗是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在廣播節目自曝得知美贈台250萬劑莫德納後,高興到抱著疾管署長周志浩,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陳時中再次還原現場,強調美國真的夠朋友,也說了去年3倍券花了1千買了花生冰棒。 陳時中說,日前指揮中心已經宣布美國增與台灣75萬劑莫德納疫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9百萬人苦等第2劑,擔心體內保護力還不夠,增加染疫及重症危機,不過,求人不如求己,醫師提醒,慢性3高患者及糖尿病友務必規律用藥,研究發現,如果無法有效控糖,染疫後的死亡風險高出8倍。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糖尿病患者為腦中風、腦梗塞、心肌梗塞等急重症風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相隔一天,台灣再次出現本土新增零確診,今(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台北市與新北市社區風險已調至中風險,8月31日比照其他縣市,有條件開放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探視,未來將視疫情調整。 ▲8月27日新冠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