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大生輕忽胸口悶痛 縱膈生殖細胞瘤上門

男大生輕忽胸口悶痛 縱膈生殖細胞瘤上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19歲陳姓男大生因胸悶、胸痛造成無法起床緊急送醫,至雙和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前縱膈有個約11-15公分的腫瘤壓迫心臟。經雙和醫院外傷科張統優主任診斷為前縱膈生殖細胞腫瘤,病理切片為精原細胞瘤,是性腺外生殖細胞瘤,等同男性的睪丸癌。採用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而非傳統的正中鋸胸骨開胸術,由劍突下小傷口取出腫瘤,病人目前已完成術後化學治療,情況穩定。

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 好發15至35歲男性

張統優主任表示,前縱膈腫瘤病人只有15%-20%為生殖細胞瘤,其中約50%是良性畸胎瘤,個案本身的精原細胞瘤並非發自於生殖腺(男性為睪丸、女性為卵巢)再發生轉移,而是長在性腺外的原發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相當罕見。這種腫瘤常易生成巨大腫瘤,並會侵入胸腔附近的結構組織,好發族群為15至35歲男性。初期幾乎無症狀,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通常待腫瘤大到造成呼吸衰竭及心臟血管的症狀才被發現。

張統優主任解釋,傳統胸腔手術需要開胸,從脖子下方至上腹部,約30-40公分長度的傷口,並須鋸開胸骨,才可切除腫瘤。隨醫學進步,微創手術逐漸為開胸手術主流,為保留病人運動員特性,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後採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僅以側邊兩個約1-2公分傷口完成手術切除,從劍突下方傷口取出腫瘤,手術耗時約2小時,既可切除乾淨又不破壞病人的肌力與骨骼,並大幅減少傷口疼痛。

術後仍要化療 10年存活率高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謝燿宇醫師說,病人經確診為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在完成胸腔腫瘤手術切除後,需再進行化療。一般而言,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接受鉑金類為主的化療有不錯治癒效果,且有10年以上存活率,甚至不再復發。

張統優主任強調,隨著微創手術技術進步,醫師可針對不同各種病症如胸腺瘤、胸腺增大(重症肌無力)、畸胎瘤、神經性腫瘤等進行手術諮詢,建議民眾要定期做健康檢查,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才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延伸閱讀】左側陰囊「精索靜脈曲張」 恐致不孕莫輕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5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炙熱夏季,不少人愛吃冰品消暑,門診調查發現,下肢水腫的女性,大約比平常增加2成。中醫師指出,刮痧、穴位按摩有助改善血液循環,可消火降暑氣,改善水腫,不過要提醒的是,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有些禁忌一定要知道。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中醫師陳潮宗指出,冰品屬於「寒濕之物」,容易耗損身體陽氣,讓身體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86歲的陳老太太,愛吃破布子,常常三餐以破布子配飯,上個月開始嘔吐,無法進食,就醫檢查發現,一個大約5公分大的結石,卡在胃最上端與食道交接的賁門處,吐不出來也下不去,另外在小腸處也有一顆約3公分的結石,醫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結石取出。胃糞石過大 恐致生命危險收治該...

閱讀詳情 »

放暑假了,正是全家出遊好時機,但是,夏天不斷飆高溫,各地紫外線指數經常為過量級或危險級,長時間暴露在豔陽的強力照射之下,卻未做好防護,無論是出遊,或是在外工作奔波,皮膚可能很快被曬傷,眼睛也會跟著遭殃。尤其,另一個隱形殺手『藍光』,對於肌膚與眼睛的危害很容易被忽略,在這種情形下殺傷力會遠大於紫外線,...

閱讀詳情 »

看似尋常的小病症,都可能隱含重大疾病的前兆。一名年輕女子因長期腹瀉、脹氣等問題無法得到改善而就醫,醫師多次診療卻查不出病因,最後判斷為腸躁症。但女子的腸胃狀況時好時壞,只好不斷換醫院求診,尋找解決方法,直到進行全面身體檢查才發現,原來體內長了腫瘤! 神祕莫測的多發性內分泌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