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男子反覆發燒、皮膚冒焦痂竟是癌! 不能輕忽的淋巴癌6大凶兆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上冒出「燒、腫、癢、汗、咳、瘦」的6大症狀,當心是癌兆!54歲的張先生,日前就莫名出現反覆發燒及全身皮膚焦痂,趕緊就醫,多虧感染科及加護病房的醫療團隊不斷尋找病因與治療,最後終於找到病灶,確診罹患淋巴癌,幸運的經過化療之後,全身腫瘤消失無蹤。醫師就提醒,這6大症狀絕對不能輕忽。

淋巴癌雖然不在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之上,但罹癌人數仍持續逐年增加中,尤其淋巴癌初期無明顯特殊症狀,早期徵兆又經常讓人與感冒、感染產生混淆,往往延誤了及早就醫的時機。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表示,淋巴癌是人類腫瘤中組織分類最複雜的一種,分為「非何杰金氏」及「何杰金氏」兩大類,而大多數的淋巴癌病人都屬於非何杰金氏。

根據統計,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好發族群,主要分布於40到50歲之後族群;何杰金氏淋巴癌病人則分別以30歲左右的年輕人、或是60至70歲的老年人居多。

吳鴻昌說,研究顯示,先天基因異變導致免疫系統不全,以及後天因為過度勞累、作息不正常或是多菸、多酒、多刺激性飲食,以及病毒感染、遺傳因子甚至環境污染,都可能是引發淋巴癌的原因。

淋巴癌目前沒有特殊篩檢工具,吳鴻昌強調,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淋巴癌6大症狀「燒、腫、癢、汗、咳、瘦」,只要身體出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或6個月內體重驟減10%以上,莫名的發燒或盗汗,就應該到醫院去檢查。由於發燒、淋巴結腫大症狀與感冒或感染症狀雷同,民眾也無需過度恐慌,只要留心身體的變化,有疑問即早就醫就好。

吳鴻昌說,淋巴癌只要及早發現,積極接受正規治療,是可以痊癒或控制的癌症,重點在於民眾要能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腦出血不怕「鐵勾勾腦」後遺症了! 台大微創開腦死亡率僅2.4%亞洲第一

國境封鎖122天求醫無路! 美籍女靠台灣「骨髓移植」搶回2成生存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我國自購COVID-19疫苗陸續到貨,國民黨緊咬「疫苗採購價」,有媒體也追問為何不公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罕見動怒說,這已經講過很多次,現在問價格、講價格,這有點居心叵測,因為所有合約都寫得清清楚楚,價格是屬於雙方保密事項。面對疫苗持續抵達台灣,國民黨多次要求疫苗採購預算公開,有媒...

閱讀詳情 »

近日傳出一名北部男混打「MBA」三種疫苗,將AZ、BNT、莫德納三種廠牌都打了一遍,成為全台首例。對於在國外施打疫苗後國內無法取得紀錄的情況,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8)日表示,會和相關國家談雙邊認定,資料就會比較完整。但他也嘆道,這樣拿自己身體開玩笑,是不對的。一名北部男子在國內自費打了第一...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18)日本土再增15例,其中新北7例最多,新北市長侯友宜召開記者會說明感染源,他表示,今日確診的7例中,有3人和台北相關,其中1例家戶感染,因為與台北車站地下街確診員工為室友而被傳染,「台北地下街職場群聚,確實對新北影響蠻大的」侯友宜表示,今日新北新增的7例中,板橋有3例...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趨緩,指揮官陳時中昨日鬆口,「希望三級警戒時間到了可以降級,降級可能性變得很高」。陳時中今日再度透露,目前疫情控制穩定,如果接下來能看到非常穩定的跡象,也會及早宣布(降級),讓大家及早準備。國內今日新增15例本土確診,陳時中曾鬆口,726降級可能性變很高,媒體今天也再度詢問是否會提早宣布降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