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子心肌梗塞 送終不成險喪命

男子心肌梗塞 送終不成險喪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28歲的董先生於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擔任藥師,去年12月中旬,在台中市立殯儀館出席長輩告別式,但過程中突然胸口灼熱,以為是胃食道逆流,想透過抽菸舒緩不適,最後演變成心絞痛,緊急送醫後,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經由心導管手術治療,才挽回一命。

董先生的菸齡達10年,由於工作場所禁菸,因此一天的抽菸時間多半在上、下班前,習慣起床兩根菸,下班到睡覺之前,可以抽掉幾乎一包菸。收治這位董先生的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心臟科主任曹承榮表示,患者才28歲,卻有著82歲的血管,研判是抽菸造成嚴重血管硬化,導致心肌梗塞發生,接受心導管手術後已順利康復。

曹承榮主任指出,董先生的血管年齡猶如7、80歲,照理說28歲的血管應該彈性很好,但在進行氣球擴張術時,使用一般氣球,擴張壓力相當於12個大氣壓,卻無法將阻塞的血管撐開,改以高壓氣球,相當於20個大氣壓才成功。

曹承榮主任進一步表示,在進行心導管檢查時,發現他的心臟三條主動脈中,兩條有阻塞,因此透過局部麻醉,置入三個支架來改善問題。由於患者沒有心臟病史、喝酒、高血壓和肥胖等狀況,研判致病的最大危險因子為抽菸。因為抽菸會影響血管舒張功能,也會讓身體分泌發炎的前驅物質,長期下來會擾亂血脂肪,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尼古丁則會增加心跳和血壓,使冠狀動脈收縮,可能引發心肌梗塞。

高血脂、抽菸、高血壓、高血糖、肥胖都是動脈硬化危險群,若存在危險因子或輕微硬化者,應該每3年追蹤檢查一次;中度硬化斑塊者宜2年檢查一次;血管狹窄逾五成者,每半年到1年就要追蹤一次。曹承榮並建議,要預防血管硬化,平時應適當運動和健康飲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25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在2018年高齡人口比例已超過14%,正式的進入高齡社會,其中南投縣中興新村占了大多數的中、老年人,而退化性、慢性關節炎及慢性肌肉痠痛等都是邁入中年之後最常見的問題,也是常到復健科求診的主要原因,為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即將新增「熱磁療」設備,修復肌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0年來,臺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3倍,且發生率持續上升,國健署的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罹患肺癌時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的晚期。臺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院長余忠仁教授指出,肺癌在不普篩的狀態下,發生率就已高居第2名,恐怕成為新的國病,台大醫院肺癌團隊集結各科專業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媒體報導,高雄市林園區1名40多歲女性,9月16日上海搭機回台,在高雄國際機場入關,在自家居家檢疫14天,因有垃圾清運需求,向環保單位申請,但是環保人員到場時無法聯繫,經家人同意開鎖入內,發現個案已經死亡。 高雄市衛生局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個案平時在國外工作,住家符合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