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子腳麻、背痛至骨科求診 竟發現腎細胞癌轉移薦骨

男子腳麻 背痛至骨科求診 竟發現腎細胞癌轉移薦骨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台中60歲許先生2年前因右下背痛、右腿痠麻而至骨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右側薦骨有1顆腫瘤,起初以為是骨癌,但切片報告顯示為腎臟轉移,確診為腎細胞癌第4期。因一線標靶藥物療效有限,而合併免疫療法控制癌細胞擴散,經過1年半治療後,腎臟腫瘤幾乎消失,再配合手術切除薦骨腫瘤,目前病情控制良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該名患者為加油站店長,生活作息正常,也無任何慢性疾病史。約2年前因下背疼痛求診,經核磁共振影像發現薦骨處有顆超過6公分的腫瘤,切片證實為腎細胞癌晚期合併遠端轉移,腎臟本身也有1顆約2公分腫瘤,屬於重大疾病。

 

從一開始對標靶藥物反應不佳,後來經調整用藥,合併免疫療法治療的1年多後,許先生位於薦骨處的腫瘤終於萎縮,可以透過手術切除,連同腎臟的惡性腫瘤也縮小許多,日前順利康復出院,但醫師提醒仍需定期追蹤,以免復發。

 

蕭子玄介紹,腎細胞癌為腎臟實質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年齡層為40至70歲。初期通常無任何症狀,大多是因其他疾病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無意中發現。而腎細胞癌臨床症狀相當多變,當出現血尿、腹部腫塊、腰痠背痛、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代表腫瘤期別較晚,千萬不可大意。

 

蕭子玄指出,腎細胞癌發生的原因尚未確定,通常與吸菸、肥胖、藥物濫用、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或接受過腎臟移植者、染色體異常,和環境及職業等因素有關,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患者已是腎細胞癌第4期合併遠端轉移,故建議先透過標靶藥物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則表示,免疫療法可搭配標靶療法治療癌症,藉由可辨識癌細胞並活化自體免疫細胞的特性,幫助消滅癌細胞,對於癌友而言是一大福音。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醒民眾,除了實踐健康生活型態外,也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以便在癌症早期及時揪出病灶,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翻拍自GIGcisa   睡眠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有許多的證據也證實了睡眠的品質對於壽命有最直接的影響。除了早睡跟晚睡的差別,你知道睡姿也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嗎?透過下面的說法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像是有氣喘或是有呼吸中止症的人不適合正躺,因為正...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1號店商城) 黃芪,又稱北芪或北蓍,亦作黃耆或黃蓍,常用中藥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黃芪可分為:內蒙黃芪、膜莢黃芪、綿黃芪、多序岩黃芪(又名「紅芪」)、日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