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子走路腳痛 不以為意險截肢

男子走路腳痛 不以為意險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一位60歲男子,走路的時候會腳痛,原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不以為意,但後來走路變得一瘸一瘸的,甚至四肢冰冷、發紫,足部潰瘍的傷口經久不癒,醫師診斷後為下肢動脈阻塞,及時給予治療後才避免傷口惡化,截肢的命運。
不只心臟!四肢也會血管阻塞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楊為舜醫師表示,身體各處的血管都可能會有阻塞的風險,不侷限於心臟或大腦。如果血管阻塞發生在肢體(通常下肢的風險又高於上肢)叫做周邊動脈阻塞症。氣溫驟降容易造成周邊血管收縮,所以周邊動脈阻塞常在冷天急速惡化。楊為舜醫師指出,周邊動脈阻塞症在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後,因下肢動脈阻塞導致肌肉缺氧加劇而疼痛,必須稍事休息才能緩解再度行走,然而年長者常以為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中風導致,因而對「間歇性跛行」不以為意,忽略了周邊動脈阻塞症的早期症狀。
忽略治療 嚴重導致休克
此時,肢體的肌肉組織就開始缺血而壞死,受影響的區域會先發白、冰冷和疼痛,可能同時合併有麻木及感覺異常。若無即時介入打通血管,組織會開始轉為深紫色甚至合併水泡或血泡,最後完全壞死變為黑色,壞死的肢體如腳趾甚至會自動脫落。壞死的組織常引發發炎反應,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感染、敗血性休克。
控制三高 也要戒菸
楊為舜醫師呼籲,預防周邊動脈阻塞症遠比疾病發作後再緊急處理來得重要,除了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之外,戒菸也重要,因為癮君子發生周邊動脈阻塞症的機會是不抽菸者的三至十七倍。針對已是高風險的族群如洗腎患者,除冬天應注意末梢的保暖避免血管過度收縮,平時也應注意飲食控制血鈣和血磷,以免鈣磷沉澱在血管內造成血管鈣化和狹窄,加重動脈阻塞的程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0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國人健康風氣日盛,尤其是跑步運動,由於跑步運動可以消耗熱量、增加心肺功能、增加肌力與肌耐力,更是受到民眾青睞。為提供國人五星級的專業健身體驗,台灣健身器材出口業者帶回美國知名品牌、台灣設計製造具有舒適與保護關節的跑步機,就是要讓喜愛跑步的民眾,能在家體驗專業規格的速度感與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廣告上常打著小孩喝水解奶粉可以預防各種過敏,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最新調查指出,2成2家長認為水解奶粉可以預防各種過敏。不過,醫師表示,一般認為若懷疑孩子有過敏體質,喝母奶仍是最好的方式,而水解蛋白奶粉則是其次的選擇。兒福聯盟針對家有6歲以下小小孩的家長,共1071名,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宣傳的手法很多,但你有聽過帶著旗幟環島宣傳嗎?台南市立醫院器官捐贈團隊的志工陳文國先生宣導器捐的方式就很Kuso!目前在該院擔任體外循環師的他,在獲得器官捐贈協會的同意後,便穿上黃色志工背心及宣導布旗,7月19日一收到宣導品,7月20日便馬上行動,展開為期3天2夜、騎機車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規劃,2011至2015年希望能夠實現「零成長、零歧視、零死亡」的目標。對此,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林錫勳表示,三零目標是環環相扣,且互相影響,今年來看,台灣三零目標全破功。林錫勳指出,統計截至2013年10月底,愛滋病感染人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