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素

秋冬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季節,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問題,最重要是最好皮膚保濕,尤其在症狀輕微時就要做好日常保養,強化皮膚屏障才能減輕皮疹症狀;此外,吳醫師也叮嚀患者應留心居家環境、飲食內容,並遵照醫囑用藥回診,以控制病況、降低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搔癢、脫屑的症狀往往讓患者與家人困擾不已,到底為什麼會有異位性皮膚炎?除了用藥治療外,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哪些因素才能改善症狀、減輕不適呢?

 

1. 遺傳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目前被認為是先天性體質問題,與遺傳因素有關,吳書毅醫師指出,約半數異位性皮膚炎問題會在1歲之前發生,5歲前約9成患者會出現症狀,且可能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問題。若有此類過敏症狀時建議諮詢醫師診斷後再用藥,並遵照醫囑用藥、停藥,對於控制病況的效果較佳。

 

2. 皮膚保濕:

多喝水、做足皮膚保濕也是降低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的關鍵因素之一。建議依照氣候及皮膚狀況彈性調整乳液質地,天氣乾冷、症狀嚴重時應採用質地較黏稠、保濕力較佳的產品(如凡士林、乳霜類產品)以加強皮膚保濕,天氣炎熱或症狀輕微時可選用透氣性較好的乳液強化皮膚屏障。若症狀嚴重時,建議可用清水取代清潔劑,避免過度使用洗劑也有助於維持皮膚的穩定性。

 

3. 飲食因素:

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的確有較高的比例出現食物過敏的反應,吳書毅醫師表示,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帶殼海鮮、牛奶、花生、雞蛋、堅果、有毛水果等,若皮膚搔癢、脫屑症狀嚴重時,最好盡量避免食用這類食材;然而,若症狀輕微,或是吃了上述食材並無加重皮膚症狀時,即可放心適量食用。

 

4. 環境因素:

環境是誘發或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因素,舉凡環境中的塵蟎、寵物毛髮、灰塵、空汙、二手菸、環境濕度(太乾、太濕都不好)、洗澡水過熱等都可能誘發或加重患者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因此建議注意環境的清潔與衛生,並適時使用空調、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等,降低過敏原侵擾,也有助於病況穩定。

 

5. 情緒與作息:

吳書毅醫師叮嚀,維持情緒穩定、充足睡眠、作息正常也有助於穩定身體免疫功能,降低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的可能。

 

異位性皮膚炎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皮膚科、家醫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弘森診所 吳書毅醫師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冬季注意事項】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409

【異位性皮膚炎應該先擦藥,還是先擦乳液?】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518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素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韓羽婕/台北報導 繼傳染力超強的印度Detla變異株之間,國際之間近來又開始關注新變種病毒株Mu,擔憂其可能讓疫苗失效。事實上,國內早有Mu的跡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月13日就公布監測到一例自美國返台的60多歲本國籍女性身上帶有當初還被稱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今早首批BNT疫苗93.2萬劑順利抵台,明日第七輪AZ疫苗增開23歲至28歲預約,由於近日將陸續有疫苗開放給民眾們施打。對此,財經專家汪潔民就在臉書上直指,「民眾不要再喊打不到疫苗」,23歲以上可以選AZ、20歲以上可以選高端、18歲以上有BNT,「有些人以為疫苗是...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死亡個案其實早在6月27日就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首批BNT疫苗今(2)日上午7點運扺台灣,卻傳出拆除簡體中文字的「复必泰」布條的小插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自己是受贈單位,經過探詢台積電,是捐贈單位認為跟約定的不一樣,才拆除的。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