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天后靠這個養身,老中醫靠這個養生!!到底什麼東西這麼好?!

小天后靠這個養身,老中醫靠這個養生 到底什麼東西這麼好

什麼東西這麼好?!就是紅棗!!!

小天后靠這個養身,老中醫靠這個養生 到底什麼東西這麼好

小天后蔡依林曾在受訪時提到,她都是喝紅棗紅豆茯苓蓮子​​湯來消水腫兼養身!

1、棗子蒸熟,預防哮喘

春季是過敏性哮喘的多發季節,中醫認為,棗有調養臟器、滋補氣血、壯陽生津的功效,多吃棗可以起到一定得預防哮喘的作用。哮喘病人尤其是年齡大的病人應該堅持每天吃蒸熟的棗子,一般大棗吃5枚,小棗吃8枚,以提精神、增強身體免疫力。

2、紅棗泡茶,補氣護嗓

紅棗炒黑後泡茶喝,可治療胃寒、胃痛果再放入桂圓,就是補血補氣茶了

3、紅棗熬湯,止咳潤肺

唐代盂詵所著《必效方》中記載了將紅棗、銀耳和冰糖一起煮湯,可止咳潤肺。
材料:銀耳:20克(大約半朵),紅棗:20顆,冰糖:60克(可根據各人的口味添減分量)
做法:把銀耳放在清水中發開,摘去蒂頭,撕成小塊,與紅棗、冰糖一起放到鍋裡,加水6碗,大火煮開後,改用文火再煮半個小時,即可熄火。

4、紅棗煮蛋,補血養顏

紅棗加桂圓煲紅糖水,到棗爛、桂圓綿時,打隻雞蛋;繼續用小火焐熟雞蛋。紅棗、桂圓和紅糖都有補血的功效,煮出的雞蛋很滋補。

5、紅棗熬粥,安神助眠

中醫上講,女性有躁鬱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可用適量百合、蓮子搭配紅棗調理。若與小米同煮,可更好地發揮紅棗安神的效用。

6、紅棗泡酒,血管暢通

紅棗在浸泡過程中,富含營養的有機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對保持血管通暢有一定效果。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活力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7、紅棗泡水,養肝排毒

實驗證明,每天給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棗水,持續1週能增加人體血清蛋白,從而達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紅棗的一個沖泡細節決定著它功效的高低。紅棗果皮堅韌不好消化,如果整顆沖泡,很難將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將其掰開再沖泡。還要注意的是,新鮮的紅棗不宜沖泡或煎煮。這是因為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熱水煮泡會嚴重破壞維C。

8、大棗煮水,強健脾胃

原料:新收穫的大棗,鮮棗或才晾曬的棗均可。
方法:將新收穫的大棗(十月份)破開,去掉棗皮和棗核,用小火細烤,直至有香味飄出。然後用烤過的棗煮水喝。每天吃5-7顆大棗,加上黨參、白朮共用,更能補中益氣、健脾胃。

小天后靠這個養身,老中醫靠這個養生 到底什麼東西這麼好

9、大棗煮飯,延年益壽

參棗米飯,藥王孫思邈就極力推薦此方,認為大棗如此實用,能夠補氣養胃,延年益壽。如果體質虛弱,氣血不盛,睡眠質量差等,服用之後,可使人血氣暢通,身輕不倦。
原料:黨參10-20克,大棗20枚,糯米250克,白糖50克。
方法:將黨參和大棗用水同煎半小時,去掉黨參渣;用糯米蒸飯,將大棗鋪於飯上,將棗參湯加白糖煎為濃汁淋在飯上即可食用。

10、紅棗蒸木耳,駐顏祛斑

有一款點心,可以每日早、晚餐後各吃一次,有駐顏祛斑、健美豐肌的作用,並可以緩解面部黑斑、形瘦,就是蒸紅棗、木耳。選紅棗10顆,黑木耳15克,冰糖適量。紅棗要用清水泡約2小時,黑木耳用清水泡發就可以。將它們放碗內,加清水、冰糖,上籠蒸約1小時即成,非常美味。

11、紅棗蜂蜜膏,預防助眠

如果晚上睡眠不好的話,臨睡前喝湯吃棗,有加快入睡的效果。準備兩斤紅棗,洗淨去核取肉搗爛,加適量水用文火煎,過濾取汁,混入500克蜂蜜,於火上調勻取成棗膏,裝瓶備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連續服完,可防治失眠。

12、紅棗泡生薑,養胃安神

有一道茶,養胃的效果不錯。可以準備半斤紅棗和生薑,然後將甘草、丁香和沈香搗成粉末,然後加點鹽,每次15到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飲,每日數次。就有養血、健胃、安神的功效。

VIA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韓羽婕/台北報導 繼傳染力超強的印度Detla變異株之間,國際之間近來又開始關注新變種病毒株Mu,擔憂其可能讓疫苗失效。事實上,國內早有Mu的跡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月13日就公布監測到一例自美國返台的60多歲本國籍女性身上帶有當初還被稱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今早首批BNT疫苗93.2萬劑順利抵台,明日第七輪AZ疫苗增開23歲至28歲預約,由於近日將陸續有疫苗開放給民眾們施打。對此,財經專家汪潔民就在臉書上直指,「民眾不要再喊打不到疫苗」,23歲以上可以選AZ、20歲以上可以選高端、18歲以上有BNT,「有些人以為疫苗是...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死亡個案其實早在6月27日就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首批BNT疫苗今(2)日上午7點運扺台灣,卻傳出拆除簡體中文字的「复必泰」布條的小插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自己是受贈單位,經過探詢台積電,是捐贈單位認為跟約定的不一樣,才拆除的。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