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嚼檳榔成為社交應酬需要 63歲工人罹患口腔癌喊後悔

當嚼檳榔成為社交應酬需要 63歲工人罹患口腔癌喊後悔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63歲工地主任退休的劉先生,因工作需要,常常使用檳榔當作交際應酬的工具,自己也養成了嚼檳榔的習慣,今年3月,因下牙齦處有一潰瘍傷口遲遲癒合不良,進一步就醫確診為口腔癌,經過手術切除腫瘤,進一步執行化學藥物治療及放射線治療。


劉先生表示,跟朋友一起嚼檳榔時很開心,卻沒想到自己很倒楣得到口腔癌,開刀後接著打化療跟做電療很辛苦,早知道當初就聽家人的話,把檳榔戒掉。


許多人常常把檳榔當作交際應酬的工具,擔心自己若不一起嚼檳榔,會產生人際問題,久而久之,便增加了罹患口腔癌的風險。


口腔癌治療影響顏面和語言功能 及早篩檢和預防才是正解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腫瘤醫學部李日翔主任表示,口腔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等。治療過程中,病人會面臨治療所帶來的不適,如:血球下降、黏膜損傷、急性炎症等疼痛。加上口腔占顏面很大的比例,治療後勢必造成外觀改變,進一步影響語言與進食功能,後續的物理治療及語言治療也是必須整合納入,是漫長的治療過程。


所以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了戒檳榔、菸品外,定期執行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並注意自身口腔黏膜變化,若發現口腔黏膜有出現異常,千萬不要因為不會疼痛或沒有出血等症狀就延遲就醫,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補助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透過專科醫師目視檢查口腔黏膜,每年可發現逾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而篩檢發現的癌前病變,則可透過治療可阻斷其轉變成癌症,這也是篩檢最重要的目的!


更多NOW健康報導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近視雷射該怎麼選? 眼科醫師從近視雷射演進完整解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癌症連續31年蟬連台灣人死因第一名,而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式之一,不過卻會造成患者產生體力下降、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副作用。國內醫界研究發現,服用天然小麥胚芽萃取物,不但可以有效抑制肝癌、卵巢癌細胞生長,並能促進正常細胞吸收營養,使腸道絨毛增生,進而改善化療的副作用。小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連環爆,讓人對於吃越來越不安心,台北慈濟醫院推出「蔬食八分飽,清淨身心靈」系列活動,院長趙有誠公開倡導蔬食好處,他以自身為例,長期食用素食,體重、膽固醇都明顯下降。「啊!呷菜怎麼會營養?吃肉比較營養啦?」不少民眾都有這方面的疑慮,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亞琳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人飲食西化,加上經常熬夜,以致於禿頭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不少20歲出頭的小男生頭髮變細,容易掉髮,專家指出,這些都是毛囊萎縮症狀,如果沒有即時改善,掌握生髮黃金期,小心禿頭上身!「搶救毛囊趁現在」好幾名穿著緊身黑衣的舞者突然出現在台北市東區街頭,快走、踱步、拉扯推擠,甚至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70歲的陳先生,24年前罹患猛爆性肝炎,才發現自己原來是B肝帶原者,不料之後又罹患C型肝炎。經過醫師使用「積極治療211」方法,治療2年後,C肝隨即康復,之後B肝也痊癒了。醫師表示,肝炎患者應積極治療,並定期追蹤,每當完成1個療程,每年至少追蹤1次,投藥6個月至1年,即可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