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心年幼異常口腔習性 易成前牙開咬

當心年幼異常口腔習性 易成前牙開咬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19歲林小姐來到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尋求矯正的主要原因是前牙完全咬不到,主訴自己暴牙而且下巴又後縮,從小嘴唇就不容易閉緊,下巴發育感覺不足,並提到弟弟也是前面牙齒咬不到。經由王崇歷醫師檢查發現,上顎牙弓窄縮且外暴,舌繫帶過短伴隨著低位的舌頭位置合併下臉部過長。歷經兩年的矯正治療後,牙齒開咬的狀況已恢復正常,可以完全咬合,臉部外觀也沒有過長,林小姐終於展現難得的自信笑容。

開咬原因分先天與後天 後天與發育有關

開咬原因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原因像是一些罕見的症候群造成的小下巴導致前牙開咬,或者本身骨骼型態就是下半部的臉部較長,導致門牙距離較遠容易造成開咬。

至於後天原因就是發育過程的問題,尤其是小朋友的不良口腔習慣也會導致前牙開咬,例如口呼吸、與年紀不相符的吸吮、伸舌習慣、喜好咬異物等。因為在正常口腔的肌肉平衡下,上下牙弓可以適當地往前往側邊發育,但是當異常的口腔習慣存在時,肌肉的動力平衡會被打破進而影響生長發育。

習慣用口呼吸要注意 當心臉頰肌力失衡

例如習慣用口呼吸的病人,會利用頭部前傾的方式來獲得更多咽部空間以進行呼吸,容易導致肌肉疼痛,並且雙側臉頰部分肌肉張力增加,低位舌頭導致上顎牙弓內失去舌頭的力量,如此一來肌肉動力平衡失調就會讓上顎牙弓窄縮,造成前面牙齒暴牙,上顎後牙過度生長導致下臉部比例增長,前面牙齒就更不容易咬到。

異常吸吮也會造成開咬 勿有咬異物習慣

過短的舌繫帶也會導致舌頭運動受限及位置異常,同樣會衍生上顎窄縮前牙開咬的問題。異常的吸吮與不良的伸舌習慣也會容易造成前牙沒有咬合接觸,像是吸吮奶嘴的小朋友會產生前牙寬扁的開咬型態,而吸吮手指的小朋友則會產生較大的開咬範圍,並且會在慣用吸吮的手指指背上發現長繭的情形。喜好咬異物的習慣,像是咬鉛筆、髮夾等等,會衍生前面牙齒切端磨損,也是有可能會造成開咬情況。

防範前牙開咬 正確餵養母乳

口腔顎面部的型態與功能是相互協調且同步發展的。所以從出生開始,建立正確母乳餵養有助於養成鼻呼吸習慣,正確添加副食品有助形成正確的咀嚼及吞嚥方式。改正口腔不良習性,像是吸吮奶嘴或手指、咬筆等習慣,以減少發育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

從孩童時期做起 定期檢查牙齒

王崇歷醫師表示,孩童時期開始定期檢查看牙醫,從塗氟開始做起,讓小朋友慢慢習慣牙齒成長的步調。如果有發現異常口腔習性也能早起阻斷甚至早期預防,就能大幅減少未來開咬機會,即使將來需要齒顎矯正治療,也能降低治療難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5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面對全球新冠疫情,新冠疫苗只有證實有效開啟廣泛接種後,全球才有機會解除警報,而台灣想要第一時間取得疫苗,仍要想辦法搶下領頭開發藥廠出貨。昨(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表示,我方與美國莫德納公司(Moderna)早在8月開始就開始接洽,另外德國BNT疫苗台灣東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長榮女大生命案震驚社會,嫌犯被逮捕也坦承犯行,毫不人道的行為讓人瞠目結舌,無法理解,但罪證確鑿,屬於無期徒刑的重罪,目前已被羈押。群情激憤過後,在加害人受到應有的懲處之後,應該要重視的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丰說,談討原因並非要同情加害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持續26年舉辦跨年演唱會的歌手陳昇,今年要缺席了,他突然在臉書貼文,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必須取消生涯第27屆跨年演唱會《起風了Breezin'》,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在男性癌症排行榜中,口腔癌、口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近幾年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女性乳房攝影篩檢率提高,促成乳癌晉升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也因此提早發現了許多一、二期等早期乳癌患者,不過仍有約1至2成患者依然拖到晚期才確診。定期乳攝可降4成乳癌死亡率 40至45歲民眾僅3成受檢桃園敏盛醫院副院長暨乳房外科江坤俊醫師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