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淋巴癌遇上B型肝炎帶原者 可能引發肝衰竭

當淋巴癌遇上B型肝炎帶原者 可能引發肝衰竭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10大死因第9名。淋巴癌又稱作「沉默的癌症」,原因在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像是發燒、咳嗽等容易讓人輕忽。

 

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含rituximab藥物),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血液檢查表面抗原陽性),則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來避免因為B型肝炎病毒(HBV)活化而引發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等併發症。

 

如果這些淋巴癌患者曾感染過B型肝炎但目前已非帶原者,約有10%至30%的比例,在淋巴癌的治療過程中會導致B型肝炎再次復發,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肝臟失去代償功能而無法發揮作用,進而造成患者死亡,也就是說,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雖然癌細胞被抑制了,反而因為誘發B型肝炎病毒而造成肝臟病變。根據國際診療指引建議,這類淋巴癌患者如接受含rituximab化學治療,則應接受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而非等到患者發覺肝臟功能異常才去就醫,延誤了治療時機。

 

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及臺大醫院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這群曾感染過B型肝炎的淋巴癌患者,依據現行做法遇到的困境提出2種改善策略,「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並分析這2種策略的成本效益。

 

研究發現,相對於「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的方式,若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既能降低B型肝炎復發的機率,且比前者更具成本效益。

 

就這2種改善策略來說,以短期療程(含化療期間及化療後6個月)的患者而言,平均每人醫療支出可節省9,480元,以每年治療1,234位患者進行估算,每年約可省下1,200萬,不僅降低醫療成本,同時彰顯「預防勝於治療」的精神,研究成果發表於2019年6月份《臺灣醫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由於B型肝炎在我國的盛行率相當高,大約60%的成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因此,淋巴癌與B型肝炎之間的關係相當值得關注。國衛院副研究員鄒小蕙表示,定期監測B型肝炎病毒量的治療策略相對被動,如果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及早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與國際趨勢接軌,也能體現「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價值,可謂雙贏策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4月10日消息,據韓國媒體報導,今日上午,女星秀智素顏現身,參加某節目的綵排。未施粉黛的秀智皮膚也很好,十分清秀。 美麗素顏如何保養出來的? 秀智透露保養皮膚的秘訣就是--洗很久。   秀智稱:洗臉就要十多分鐘,每次都像按摩臉部一樣洗。如果臉上長了痘痘,那個部分就會洗上二十分鐘。我會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目前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為11%,許多患者每周要花2~3天到醫院接受數小時的血液透析,相較之下,能居家自行進行腹膜透析,為洗腎病友帶來更多便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透析室護理長吳雅芳表示,許多腹膜透析病友在換液過程,常因環境汙染或清潔不完全,導致反覆感染腹膜炎。為解決此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7歲的小杉〈化名〉,某天開始出現異常腹痛,甚至有腸絞痛的感覺,之後前往彰化基督教醫院就診,安排大腸鏡檢查才發現,已罹患第三期大腸癌,緊急切除腫瘤並接受化療,但後因淋巴轉移,5年後還是因癌症病逝。收治病例的彰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玄遠表示,小杉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但從小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1名63歲男性,連續兩個星期腹部不斷疼痛,就醫檢查後,透過胃鏡檢查發現,患者的胃和腸子接觸部位有消化性潰瘍現象;苗栗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林宗賜指出,患者經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為胃腺癌。這名患者過去曾因消化性潰瘍接受胃切除手術治療,通常曾接受胃切除手術患者,罹患胃癌機率比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