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幽門螺旋桿菌不追蹤治療 再次檢查竟成胃癌後悔莫及

幽門螺旋桿菌不追蹤治療 再次檢查竟成胃癌後悔莫及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62歲吳先生,日前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透過胃部內視鏡發現,靠近幽門處有1個凹陷型潰瘍性腫瘤,在檢查的同時,隨即做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確診為胃腺癌,這個結果讓他相當震驚及懊惱。

 

在醫師問診中得知,原來吳先生早在5年前就已得知胃有廣泛性發炎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因當時並無感到不適,而沒有進一步做除菌治療,過去的不以為意,卻為自己的健康釀下惡化的開始,雖然至今仍無任何不適,沒想到再次檢查已惡化成胃癌第3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此案例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未積極接受除菌治療之外,受檢者平日飲食偏愛吃重鹹、醃漬物,也提高了罹患胃癌的風險。台灣近年來因飲食衛生環境改善,感染幽門桿菌的盛行率大幅降低,大多數已感染患者沒有症狀,約有15%機率會形成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相對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第8位及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個案有3,700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形成原因為多發性,幽門螺旋桿菌是重要危險因子,有8成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衛福部還指出,經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與無感染者相比,罹患胃癌的風險高達5.6倍。

 

胃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50歲以上族群(男性居多)、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家族病史、愛吃醃漬食品、抽菸等都屬胃癌危險因子。呼籲民眾除注意飲食潔淨、多吃新鮮蔬果外,若有長期腸胃不適症狀建議就醫或安排腸胃篩檢,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合併出現胃炎(尤其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家族史者,應積極做除菌治療及後續定期檢查,避免罹癌風險大增。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3)日無本土個案及死亡案例,連續4天零確診,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相對穩定,經過中秋節後的人口流動,疫情仍維持相當好,因此,10月5日起開放2項戶外戴口罩政策,原則為「空曠區域、保持社交距離,可不用戴。」 ▲指揮中心調整戶外戴口罩規定。(圖/中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24歲男性去年畢業後,待業3個月找到工作,但薪資低又非自己興趣專長,想換工作時卻遇到疫情爆發,公司放無薪假,他頓時經濟壓力大增,投了近百份履歷多石沉大海,導致焦慮失眠,待疫情趨緩後求助醫師,被診斷為焦慮症,持續於門診治療。家人長時間相處衝突頻率增加 也是焦慮來源另一名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9歲傅小姐,為痔瘡所苦已多年。這個月以來,症狀益形惡化,幾乎每次排出稍微堅硬的大便,鮮血即會染紅整個馬桶,而且脫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推回才能恢復原位,直到推不回去,因脫出的痔瘡而感到疼痛且坐立難安,進而至醫院求診,經診斷為第四度混合痔。痔瘡惡化分等級 手術治療解決奇美醫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