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幽門螺旋桿菌不追蹤治療 再次檢查竟成胃癌後悔莫及

幽門螺旋桿菌不追蹤治療 再次檢查竟成胃癌後悔莫及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62歲吳先生,日前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透過胃部內視鏡發現,靠近幽門處有1個凹陷型潰瘍性腫瘤,在檢查的同時,隨即做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確診為胃腺癌,這個結果讓他相當震驚及懊惱。

 

在醫師問診中得知,原來吳先生早在5年前就已得知胃有廣泛性發炎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因當時並無感到不適,而沒有進一步做除菌治療,過去的不以為意,卻為自己的健康釀下惡化的開始,雖然至今仍無任何不適,沒想到再次檢查已惡化成胃癌第3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此案例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未積極接受除菌治療之外,受檢者平日飲食偏愛吃重鹹、醃漬物,也提高了罹患胃癌的風險。台灣近年來因飲食衛生環境改善,感染幽門桿菌的盛行率大幅降低,大多數已感染患者沒有症狀,約有15%機率會形成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相對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第8位及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個案有3,700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形成原因為多發性,幽門螺旋桿菌是重要危險因子,有8成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衛福部還指出,經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與無感染者相比,罹患胃癌的風險高達5.6倍。

 

胃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50歲以上族群(男性居多)、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家族病史、愛吃醃漬食品、抽菸等都屬胃癌危險因子。呼籲民眾除注意飲食潔淨、多吃新鮮蔬果外,若有長期腸胃不適症狀建議就醫或安排腸胃篩檢,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合併出現胃炎(尤其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家族史者,應積極做除菌治療及後續定期檢查,避免罹癌風險大增。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4)日17時衛福部食藥署公告,8月3日完成牛津AZ疫苗581,400劑檢驗封緘,8月4日完成高端新冠疫苗86,910劑檢驗封緘;有關待補件高端疫苗食藥署研檢組組長王德原說明,廠商很急,我們也不會拖。 王德原表示,8月3日完成牛津AZ疫苗581,400劑檢驗封緘,8...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45歲賴先生任職電視台攝影記者,去年底出現步態不穩、肢體無力等症狀,更多次開車不慎撞到路樹,因驚覺恐不對勁,赴醫檢查果然確診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一度評估僅剩1年壽命,所幸醫療團隊開刀切除腦瘤,搭配術後積極復健,奇蹟於半年內恢復行走能力,順利重返工作崗位延續職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高雄報導】40歲的年輕全職林媽媽(化名),無意間摸到乳房與腋下淋巴處疑似腫塊,機警就醫後確診乳癌2期,為了保有體力照顧小孩與家庭,治療過程中,同時接受癌疲憊合併治療,最終順利完成治療;醫師提醒,許多不適症狀幾乎都會伴隨著化療產生,若能提早因應、預防,有助於病人如期完成治療,獲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男性在家庭、事業裡,擔負著多種角色和責任。爸爸在許多人的心中總是有一種強壯可保護家人的形象,時常忙錄於工作,卻忘了關心自己。還有一種特別的現象,不論是老、中、青任何一輩的男性,在健康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比率都比女性高。 常常是對小病狀不在意或是覺得還能再撐一下,也不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