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當醫師成為病人》這一次換成自己是家屬,感受特別痛……│新新聞

陳永綺醫師因本身也是醫師的父親罹患胃癌,親身體驗到醫病之間難以取得一個平衡點,即使當醫師變成病人,醫病間也會有溝通問題。有感於此,陳永綺與先生李詩應醫師決定聯手,打造出一座醫病之間的溝通橋樑。

文◎林筱庭

場景一:有一次爸爸喘不過去、呼吸困難,醫師醫囑照胸部X光片。完成後,我前去詢問,結果,兩位醫檢師那一段無心對話,「○○○喔!淹沒了!氾濫了!這一次真的淹沒了!終於!」讓我的心再次受到傷害且難以釋懷。

「我當實習醫師時,也犯過類似錯誤」

當醫師成為病人》這一次換成自己是家屬,感受特別痛……│新新聞

我知道他們的對話是無心的。當我還是實習醫師的時候,不知天高地厚、不懂人情事故,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這一次換成自己是家屬,因此感受也特別的痛。

場景二:當爸爸出現打嗝症狀時,請值班醫師前來處置,因為年輕的第一年住院醫師沒多少經驗,開了一個強力肌肉放鬆劑給爸爸服用。沒多久,爸爸全身無力,出現呼吸困難與無法起身的症狀,爸爸心慌了,急忙地要我回病房。在神經內科執業多年的外子,門診中也見過不少這樣的病例。

當我瞭解情況後,便與住院醫師討論,並表明身分後給予委婉的意見,但卻無法取得住院醫師的認同,我們也只好勸說爸爸,並極力穩定他的情緒。從此,爸爸對臨時醫療用藥極度排斥,對於醫學中心的醫療系統也感到失望。

這是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在癌症病房陪伴醫師父親陳忠純一○二天中,兩場難忘的景象。

二○○六年,陳永綺的父親因胃癌住院,面對醫界同行,理應能輕易跨越醫病資訊鴻溝,順利與主治醫師互動。但她卻發現,「即使是五個醫師(她、父親、二哥、丈夫、主治醫師)面對面,也無法溝通。」

當醫師化身為病人(或家屬)時,同樣得經歷一般病人及病家的無奈。陳永綺記得,當年聽到醫檢師大聲談論,她父親因肋膜積水惡化,造成胸腔「大淹水」,那段對話讓她十分心痛。

醫病之間易把對方「妖魔化」

陳永綺說,當她還是實習醫師時,也曾犯過類似錯誤,無視急救家屬的傷心,在一旁忘情地聊起天來,換來值班醫師一陣責罵。她明白,醫檢師是無心之過,易地而處,才更瞭解家屬受傷的心理。

癌症後期,陳永綺的父親因腹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腹部嚴重積水,平均每二至三周就得抽一次腹水。陳永綺描述,每次都由較缺乏經驗的第一年住院醫師來抽,沒有其他資深醫師在旁指導;一般來說,應該要先以細針麻醉,再用粗針抽,「他卻是直接拿粗針插,沒有麻醉就抽了,那種感覺是,你都沒有把我當人看,也沒顧慮到我的心情。」

 

【原文刊載於《新新聞》1473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新新聞》官方網站;《新新聞》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灣連兩天新增本土確診個案都破百,讓民眾心慌,除了假消息頻傳,現在還有詐騙集團假藉疫調來騙個資。針對有民眾希望收到相關通知,希望有管道可查證,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這問題滿有意義的」,政府有責任,將研議如何讓民眾查核。副指揮官陳宗彥則指出,刑事警察局已加強偵辦及宣導。有媒體在記者會上問及...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今日新增2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其中又以台北市89例(萬華58例)、新北市97例(板橋32例)最嚴重。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坦言,隨著每日確診數大增,醫療量能吃緊,尤其是雙北市,負壓隔離病床剩下51床、專責病房空床數剩209床。他...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增的206例本土確診個案中,已知105例與台北市茶藝館群聚有關,44例曾有台北市萬華區活動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2時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06例COVID-19本土病例,其中有105例與台北市茶藝館群聚有關、44例曾有台北市萬華區活動史。台北市教育局邀請校長協會、台北市教師會及四學層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等研商決議後,針對鄰近萬華警戒區之老松國小、龍山國小、雙園國小及螢橋國小等4校,自明(17)日起至110年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