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下拉近彼此心的距離 共同度過這疫關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健康報導

台灣今年5月起出現COVID-19社區感染,除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亦須注意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如有症狀應立即就醫。除在身體評估提高警覺外,生活上注重平時個人衛生習慣及防疫守則也格外重要,生活上做到勤洗手、外出戴口罩、與人接觸維持社交距離,即可一起度過這次疫情的危機。

疫情下拉近彼此心的距離 共同度過這疫關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羅育騏醫師表示,如在疫情期間感到不安,可透過「心近平安喜樂」六字訣來幫助自己與身邊的人,六字訣代表以下四個原則:

  1. 心近:人與人維持社交距離,那彼此之間的心就會更加貼近。我們在和他人互動時,互相尊重並且心中對他人抱有同理心,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只要更接近,恐慌自然能減少。

  2. 心平:減少接收過多的相關新聞心裡會比較平靜。相關疫情資訊只透過值得信賴的官方來源,像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縣市政府宣布的新聞即可,不隨便聽信及散佈未經證實的謠言,也不要過度地重複搜尋相關新聞,心裡自然會平靜。

  3. 心安:減少危險情境暴露,心則安定。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並且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及縣市政府公布之管制措施,出門一定要配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如此一來感染的機率下降很多,人自然會覺得輕鬆心安。

  4. 與親友改成遠距離電話或視訊聯繫,並且維持居家健康作息,心則喜樂。因防疫需求不適合和親友聚會或是不適合跨縣市移動,建議多以電話、視訊或電子郵件等方式和親朋好友保持聯絡,並且維持正常的居家健康作息,如此有助於壓力的宣洩,心情自然喜樂。

疫情下拉近彼此心的距離 共同度過這疫關

羅育騏醫師提醒,一般人獨處對於不確定的情境和事務很容易引發緊張、壓力或聯想,透過提高自我的效能感,掌控自己的生活,例如看書、寫日記、用電腦整理過往的照片,或是與許久沒見面的朋友一起線上聚會等等,都能讓自己覺得不孤單,找回自我控制感。呼籲大家適時調適身心,找到安定自我身心的方式,透過夥伴彼此關懷交流,穩定群體的社會,就能安定度過這段時間。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報導 資料來源/林才揚醫師案例:『36歲的男性,長年受包皮過長導致反覆發炎所困擾。因害怕手術,所以每當發炎時就只能靠藥物及藥膏來治療,治標而無法治本。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包皮槍割除包皮過長的經驗,因此就鼓起勇氣到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門診詢問相...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準媽媽血壓高,更要積極控制!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和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洪泰和提醒,臨床觀察,隨著生育年齡延後,懷孕合併高血壓狀況的比率日益增加,據估計,有將近5%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會合併各種高血壓疾患,而最新醫學研究顯示,罹患慢性高血壓孕婦若積極治療並控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4歲幼童經常拉肚子看醫生,卻始終找不出原因,還有嚴重的蛀牙,每次刷牙還會滿口鮮血,不舒服到常常哭鬧不休,大喊「痛痛」,就醫一檢查全口20顆乳牙都有蛀牙,且其中幾顆已侵犯至牙髓,伴有發炎紅腫的情形,若再放任不管恐致蜂窩性組織炎;醫師問診後才知道,禍首就是家長有將食物...

閱讀詳情 »

異位性皮膚炎在一般民眾及印象中,都是屬於長期難治療、易復發的疾病,不僅造成外觀與生活困擾,也常常讓病友感覺「人生一團糟」陷入絕望困境。到底異位性皮膚炎致病主因是什麼?嚴重程度如何判斷?治療目標?「異位性皮膚炎5大QA」有請皮膚科醫師及專家來解密! 現年才40歲的林小姐,已與異位性皮膚炎共處長達38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