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嬰兒荒!生育率不增反減 新生兒人數跌破16萬 

疫情嬰兒荒!生育率不增反減 新生兒人數跌破16萬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義大利、西班牙、美、日等國生育數創新低,美國估計可能因此減少30萬新生兒。而義大利去年12月的新生兒人數年比重挫22%;西班牙1月新生兒人數下滑20%;法國減少13%,創該國1975年以來最大跌幅。至於亞洲,原本已經苦於出生率低迷和人口高齡化的南韓、日本,1月新生兒人數分別下滑6.3%和14%。

台灣也不樂觀,去年新生兒人數僅16萬5,249人,創下史上新低,甚至首度出現死亡人數多過出生數的警訊。今年統計至10月,出生人數累計125,636人,比去年同期降低5%,預估今年的新生寶寶人數恐跌破16萬。

想好孕,掌握「三要」關鍵並及早使用政府補助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2.3歲、女性平均30.3歲。晚婚,再加上台灣傳統社會價值是「先婚後有」,造成青年男女結婚後生育黃金年齡相對有限。

若不想讓健康狀態影響後續生育計畫,不妨參考「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原則,依據女性年齡,進行不同的生育規劃。張帆表示,當女性過了30歲,婚後建議夫妻兩人善用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同時進一步了解是否有家族史,以及是否存在有可能提高不孕風險的潛在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

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表示,若已知有不孕症危險因子,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應提早接受評估。常見檢測包括血液荷爾蒙檢測、精液檢測、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以及輸卵管攝影等。

35歲以上女性有懷孕計畫者,不妨及早諮詢專業不孕生殖機構,半年內無法懷孕,建議接受不孕症治療。40歲以上女性想孕要更積極,建議直接尋求醫療專業意見,了解是否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等療程,且為了母體以及胎兒健康,也須適時接受相關篩檢與孕期健康管理。

人工生殖補助上路 施打新冠疫苗也不影響不孕治療

何信頤指出,只要是一般夫妻,一方為我國國籍,而且妻子未滿45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民眾,都可以申請。目前全台逾90家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特約人工生殖機構都可以提供醫療服務,同時一併協助補助資格的線上申請。

而在疫情時代,沒有慢性疾病的育齡男女,通常不是新冠疫苗的優先接種對象,部分民眾在近期才有機會順序排到疫苗。究竟是不是要等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再接受不孕治療?何信頤表示,疫苗接種與不孕療程不相排斥,只要避開取卵、植入或是人工授精療程兩日內,以免疫苗副作用或發燒影響醫療判斷即可。

【延伸閱讀】

人工生殖「助攻」 不孕補助上路好孕成家

搶救台灣低迷生育率 不孕症治療補助再升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年僅20歲女性,不菸不酒,兩週前開始出現嚴重頭痛、後頸僵硬,頭部彷彿被人用鐵鎚擊中,對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求診後發現有一顆型態不規則的腦動脈瘤,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新型血流導向裝置」治療,術後兩天順利出院,頭痛問題解決了,生活品質大大改善,患者得以繼續開拓青春人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過去對慢性病的既定印象多為「三高」,但事實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骨質疏鬆症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全球第二大重要的流行病。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台灣近100%兒童、青少年,以及80%以上成人鈣質攝取量皆不足,可見國人還是容易輕忽保存骨本的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詹舒婷/台北報導】有關入境檢疫方面,由於防疫旅館不敷使用,指揮中心原本預定春節返台檢疫措施為「10+4」方案,前10天集中檢疫,後4天採居家檢疫,但許多旅外國人抱怨訂不到防疫旅館,無法回國。 ▲春節期間入境檢疫方案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為此,指揮中心今(1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腦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突然在腦中引爆,造成致命的腦出血。《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1項研究指出,某個令人驚訝因素竟然會影響腦出血,那就是失眠。 具失眠遺傳傾向者 罹患腦動脈瘤的風險較高 在1項對大約70000名成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