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害醫護人力短缺!指揮中心鬆綁 「隔離7天+採陰」可返回工作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自5月11日本土疫情大爆發以來,本土病例已暴增超過3千例,各大醫院也陸續淪陷,直接導致醫護人力短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修正「因應COVID-19疫情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改為未打疫苗者僅需隔離7天、採檢陰性就可返回工作;而打完2劑疫苗醫護可立即返回工作。

指揮中心是在23日正式更新「因應COVID-19疫情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適用於疫情警戒第3級(含)以上地區之醫療機構和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照護機構包含長照等住宿型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老福機構、身障機構、護理之家)、產後護理機構、兒少安置及教養機構、康復之家及榮譽國民之家等。

指揮中心修訂指引,主要是隨著國內本土疫情的進展,眼見當醫療與照護工作人員因接觸病人、罹病或需在家照顧家人以致無法上班的情形增加,可能會導致醫療與照護機構工作人力短缺,無法維持重要業務進行。

新版指引也規範,適用醫療照護機構若啟動人力備援計畫後人力仍然不足,且無法將病人或機構服務對象轉介至其他機構時,可提前召回可能仍具傳播風險的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返回工作,各類提前返回工作人員建議不分優先順序,由醫療照護機構彈性處理。

根據最新指引規定,已完成接種COVID-19疫苗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無症狀接觸者:無症狀即可返回工作,需自我健康監測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21日止。

已接種2劑型COVID-19疫苗第1劑達14天(含)以上之無症狀密切接觸者:需自主健康管理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21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於1次核酸檢驗結果陰性後,可返回工作;返回工作後需每3天進行1次核酸檢驗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14日止。

未接種疫苗或已接種COVID19疫苗第1劑但未達14天之無症狀密切接觸者:需居家隔離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7日後,並續自主健康管理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21日止。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於1次核酸檢驗結果陰性後,可返回工作;返回工作後需於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第10、14日再採檢。

照片來源:翻攝自疾管署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飆「專責加護病房」來了! 輕症、無症狀患者後送交消防隊擔綱

【有影】半夜撤金門「入境快篩」 陳宗彥搬法條、三個一致防疫會上再擋3離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晚婚晚孕已成趨勢,許多人都知道高齡產婦風險高,寶寶罹患唐氏症機率也較高,事實上,老男人當爸爸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臺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男性在父親生育第1胎時的年齡越大,則孩子受到精神病多基因遺傳風險就越高。 中華民國內政部資料顯示,近20幾年來男女生育年齡越來越晚,以女性為例,民國80年...

閱讀詳情 »

只要在網路輸入「大腸水療、咖啡灌腸」關鍵字,就會出現一連串資訊,其中不乏專業人士掛保證,部分所謂的養生機構也力推這些非醫療灌腸,號稱可以排毒、治療、長壽。醫師提醒,灌腸是1種侵入性的醫療行為,看似簡單,一旦出錯,潛藏致命危機。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樞鴻指出,灌腸是指將清水或生理食鹽水灌入...

閱讀詳情 »

全球即將面臨新一波5G超高速行動網路衝擊,對於新一代年輕人來說,除了電腦、電視,就連觸控式智慧型手機跟平板都與生活密不可分。但過度使用容易造成視力損害,「何時能讓孩子接觸3C產品」已成為家長的一大難題。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除了不該讓嬰幼兒接觸3C產品,就連青少年都應設定3C產品的使用界線,才...

閱讀詳情 »

現年50多歲的張先生邁入中年階段,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平時已懂得盡量管控飲食習慣,卻因難得春節圍爐心情大好,年節期間酒足飯飽、欲罷不能,還胖了一圈,孰料過完年卻引發嚴重眩暈症,緊急送醫治療。 頭暈的症狀在日常生活很常見,通常感覺頭腦昏昏,並不會伴隨噁心、嘔吐等;然而眩暈來襲時,會感到周遭事物景象天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