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帶動「酒癮」失控?飲酒量暴增 醫師示警恐抑制疫苗產生免疫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帶動「酒癮」失控?國內門診就觀察到,有些人選擇喝酒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安恐懼,在門診就有不少原本已經戒酒成功的病人,在疫情期間控制不住又開始喝酒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指出,國外經驗也顯示,大多數喝酒的人喝的量會比原本還要多。

台灣5月中旬爆發一波本土大疫情以來,歷經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公共場所關閉,公司企業陸續啟動居家辦公模式,幾乎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

張祜銘指出,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雖然喝酒地點從餐廳轉移到家中,許多國家都發現大多數喝酒的人喝的量會比原本還要多,在美國、英國、德國也發現酒品銷售量反而增加。此外,可能是因為在家中時間變長的關係,歐盟國家的家暴通報案件大幅增加,這也反映出面對疫情的恐慌,或是家人之間的相處問題在此時浮上檯面。

喝酒對於身體會有什麼影響呢?張祜銘提醒,大量喝酒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能力,研究也發現,大量喝酒會抑制打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此外,喝酒可能會造成肝臟、腸胃及心血管等器官病變,造成在疫情期間不必要的外出就醫。

事實上,OECD國際組織早在2020年就已提出呼籲,各國政府應該重視國民飲酒健康問題並制定政策,飲酒者也應該注意喝酒習慣在疫情期間的變化。

張祜銘建議,想幫助自己度過疫情帶來的恐慌,不妨可以嚐試以下方法:1. 規律作息:固定的躺床及起床時間,避免睡眠紊亂而依賴酒精。2. 適量飲食:固定的吃飯時間,選擇健康飲食,避免空腹飲酒造成更大傷害。維持體能:定期安排在室內可以做的運動,例如瑜珈、快走、深蹲。3. 維持人際:主動關心久未見面的親友,也可以定期安排視訊聚會,避免因隔離的孤獨感而飲酒。

4. 接納自己:接納疫情期間的壞情緒,不要藉酒澆愁反而愁更愁。5. 建立目標:多出來的時間空檔,很適合為自己訂下一個具體的目標並做出改變,回歸工作時同事也會驚訝於您這段期間的改變。6. 尋求協助:如果自己的情緒、睡眠或飲酒問題無法獨自處理,也可以電話聯繫專業人員尋求建議或主動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醫療團隊,目前也提供門診進行飲酒問題的評估與治療,亦在衛福部協助下設置飲酒問題諮詢專線,民眾可撥打(02)2728-5791諮詢酒癮個管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管打疫苗沒千萬別掉「肉」! 研究曝風險:肌肉流失免疫力就降低

健保鎖定9萬思覺失調症病人 「乖乖打針」醫院可領每人最高1500元獎勵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市長黃偉哲在今(110)年6月時,曾表示欲將旅居臺南的日本僑民(統計8月底約600位)列優先施打AZ疫苗名單;日本也於9月初表示,將第四度提供臺灣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對於日本數次捐贈AZ疫苗給臺灣再次表達感謝外,也將造冊安排在臺的日本僑民接種,因此...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了加強監測社區中有沒有Delta變異株入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正式啟動5000人的「血庫」捐血人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研究調查計畫,將針對今年4月25日至7月3日的捐血人血清進行調查,如果民眾在這期間曾捐過血,但不願參與計畫者,可致電1922要求退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有不少打完第一劑已超過10周,仍苦等不到第二劑到貨的「莫德納疫苗孤兒」,在指揮中心連日透露「快有疫苗來了」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5)日把話說得更白,直言「這2天就可以跟大家做報告」,甚至在媒體繼續追問時間點時,強調「我一向是疫苗到了就會跟大家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了加強監測社區中有沒有Delta變異株入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正式啟動5000人的「血庫」捐血人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研究調查計畫,將針對今年4月25日至7月3日的捐血人血清進行調查,如果民眾在這期間曾捐過血,但不願參與計畫者,可致電1922要求退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