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期間見面次數減少 多打視訊電話有助老人心理健康

疫情期間見面次數減少 多打視訊電話有助老人心理健康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在阿滋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COVID-19大流行期間,老年人可透過簡訊和電子郵件保持聯絡,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但仍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互動。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老年人平均每周花費123分鐘進行面對面交流,低於疫情之前每周282分鐘。在電話和視訊通話上花費的時間增加約25%,從過去113分鐘增加到每周141分鐘。透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的時間,也增加了大約30%,從疫情流行前的44分鐘增加到每周57分鐘。


美國Oregon老齡化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Chao-Yi Wu表示,雖然發簡訊和電子郵件可以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和憂鬱情緒,但仍不如COVID-19前的社交水平。


從研究中發現,面對面的時間減少了將近60%,而透過電子郵件、簡訊、電話和視訊聊天的時間變多了。在疫情流行期間,與朋友傳簡訊和電子郵件的時間每增加1小時,1周超過3天以上,憂鬱情緒就會減少32%,雖然仍比不上面對面的互動來得好。


也許可以教導這些老年人探索新科技,像是透過Zoom會議等方式,維持他們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早餐來點麥片、綜合穀片 未檢出嘉磷塞殘留才能安心吃
▸居家泡澡放鬆舒壓! 使用泡澡劑前停看聽以免皮膚過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終身投入教育界,帶領無數莘莘學子的退休女老師,年過60歲後,記憶力日漸衰退,常常找不到東西,有時候是錢包,有時候是醬油,而且會堅持當下一定要找到才能做其他事。直到有天,患者自己搭公車坐過站,下車後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家,焦慮不已的患者只能打電話請先生來接她。這件事情讓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7歲賴先生十多年來飽受脊髓空洞症所苦,四年來歷經三次手術,雖然改善左手無力症狀,但卻經常痛到無法成眠,導致精神狀況不佳,接受多種治療均不見效,所幸透過「脊髓電刺激療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治療後,疼痛指數從10分降至3分,睡眠品質也大幅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媒體報導指出,有1名51歲男子於10月10日接種流感疫苗,10天後出現手腳發麻、呼吸急促等症狀,緊急送往加護病房,一度病危,醫院發出病危通知,脊髓液化驗確診為罕見的「GBS格林巴利症候群」,醫師懷疑可能與疫苗有關。 韓國近日傳出近50位民眾疑似因施打流感疫苗而死亡,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竹報導】從事兩岸經貿的55歲李姓台商,多年前因上顎缺牙12顆即配戴活動假牙,自從2年前出現第1次鬆脫後,就經常陷入脫落、黏合的惡性循環,由於牙根處常積塞食物殘渣,以致牙根最後幾乎爛光光,不僅發出異味,就連活動假牙也黏不牢,不慎脫落時,要趕快戴上口罩才能避免出席社交場合的尷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