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爆發全球大恐慌! 焦慮時用這7招擺平情緒

疫情爆發全球大恐慌! 焦慮時用這7招擺平情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搭機返家的那一天,覺得自己像是搭上了末班機……」一位被隔離者訴說著自己在高風險的疫區工作,一邊擔憂著被感染的風險,一邊又需顧慮生活家計。黃蘭玉臨床心理師以電訪關懷聆聽被隔離者的心聲,同理和安撫其憂慮不安、孤單無助的情緒,教導維持健康習慣、均衡的營養、規律的作息等,確保身心都能維持在健康良好的狀態,安心防疫。

關懷電訪服務 安撫被隔離檢疫者不安

蔡佩芳諮商心理師表示,被隔離或檢疫者因對被感染的疑慮及暫時失去自由,而感到焦慮不安與無奈,而執行監測的人員則需面對被隔離或檢疫者拋出的情緒,亦承受不小的壓力,不過,透過關懷電訪服務,當內心的辛苦被聽懂以後,民眾就自然地提出在隔離期間可以做些平常想做卻一直沒空做的事情;而監測人員也更肯定自己工作背後的價值。

疫情衝擊身心受影響大 焦慮問題占最大宗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由專業心理師組成的共同組成「重大疫情心理關懷電訪服務」,服務問題前五名為:焦慮(44%)、失眠(16%)、抱怨(14%)、恐慌(10%)、憂鬱(6%)、憤怒(6%)。

由於疫情終點未明,衛生局呼籲,防疫的工作仍無法懈怠,除配合防疫措施外,亦應營養吃、安穩睡;而從事防疫工作者也要好好照顧自己,透過身心的安頓,更能發揮工作效能。

接收資訊過多易陷恐慌 學會7招調適心情

在全球疫情嚴峻擴散,新聞資訊播放不斷下,學習如何自我調適也非常重要,衛生局提供防疫調適護心7招:

第一招、獲得正確資訊:定時定量接收官方訊息,並從事建議措施。

第二招、落實自我保健措施:維持正常作息與運動,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第三招、自愛愛人更安心:配合防疫照顧好自己關心別人。

第四招、說出內心話:與親友傾吐擔憂,彼此傾聽支持與關懷以釋放壓力。

第五招、連結生活支持網絡:連結防疫或生活物資、防疫資訊管道、心理壓力調節等支持網絡。

第六招、建立信任與自控:信任醫療和政府,自我管控。

第七招、放鬆身心:不限形式,採取適用的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音樂、泡澡等。

【延伸閱讀】

疫情延長寒假釀學童近視! 掌握孩子2方面避免高度近視

好眠有助增強免疫抗百病 睡眠呼吸中止症要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5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63歲的盧媽媽,在17年前隱約感到身體不對勁,腹脹、腹瀉,原以為是更年期,直到因嚴重腹脹就醫,才發現卵巢出現兩顆大如葡萄柚的腫瘤。經手術切除腫瘤後以為相安無事,不料10年後,因突然劇烈偏頭痛至急診就醫,進一步影像檢驗報告證實,卵巢癌復發,歷經一連串化療、放療,仍不斷...

閱讀詳情 »

35歲的陳小姐,在婚前健檢時發現異常,確診為乳癌。當下陳小姐無法接受,也不願意接受治療,甚至延後了婚期,後來經醫師耐心說明及親友的支持下,勇敢接受術前輔助性雙標靶加紫杉醇治療,不但腫瘤縮小,可以進行乳房保留手術保留了良好外觀,手術後病理診斷更達到病理完全反應,也在療程完成治療一年後,順利完成婚禮。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你也有半夜睡不著覺的困擾嗎?每天一早總是精神萎靡,感覺大腦昏昏沉沉的,但一到夜深人靜,就失去想睡覺的動力,好不容易入眠卻多夢、打呼又磨牙,不僅睡不好也睡不飽;睡眠技師提醒,如有這些情形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了,若置之不理,極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為更方便現代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孩子們的便秘問題,一直是父母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根據日本研究發現,便秘會導致腸道中分泌糞便毒素,長期未改善將導致八大後遺症,包括口臭、睏倦、臉色黯沉、免疫力下降、酸性體質、營養素無法正常吸收、代謝下降,睡眠品質差等症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奕成表示,一歲半到三歲是孩童便秘高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