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苗保護力非終身有效!響應世界預防接種週,醫籲成人要補打 百日咳疫苗

疫苗保護力非終身有效!響應世界預防接種週,醫籲成人要補打 百日咳疫苗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事實上不僅新冠病毒,傳染力極強的百日咳,也需提高警覺和了解自身疫苗是否需追加補打。疫情之下,接種疫苗越來越被重視,每年四月底最後一週為世界預防接種週,今年主題“Long Life for All”,就是要呼籲接種疫苗,以邁向更長壽的生活。

成人久咳不癒,兩成感染百日咳不自知

面對不斷變異的COVID-19,我們需要接種疫苗追加劑,讓抗體短時間內上升和提高保護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產科莊蕙瑜主任表示,接種疫苗後,保護力維持時間長短,依疫苗種類有些差異。舉例而言,百日咳疫苗保護力平均維持5~10年,即便小時候接種,到了成年已經測不到抗體。

根據研究指出,百日咳的盛行率過去一直被低估,許多久咳不癒的成年人,在接受進一步檢測,發現約20%感染到百日咳1,所以並非大家認為屬於罕見傳染病。因此,不只幼兒,成年人以及免疫力較差的高齡族群,都建議透過百日咳疫苗來提升抗體保護力。

全球每年3~5千萬人感染百日咳,傳染力超越新冠病毒

同樣是飛沫傳染,百日咳傳染力遠勝過新冠病毒,數據指出,一個百日咳病人可以傳給15~17個人,容易引爆群聚感染,導致很多國家平均2~5年會面臨百日咳大流行。WHO指出也全球每年百日咳感染案例高達3~5千萬,有30萬例死亡,尤其對未接種疫苗的小孩威脅最大2

感染百日咳初期只是打噴嚏、微燒等感冒症狀,第一時間難察覺判斷,更可怕的是,對小於6個月尚未接種疫苗的嬰兒致死率很高,約0.3~1.3%2。莊蕙瑜主任強調,嬰兒即便已接種疫苗,但在1.5歲之前都處於危險狀態,因此呼籲家有幼兒的成年人也要施打疫苗,讓小孩得到群體保護。

新生兒家庭『護金孫』,成人追加打百日咳疫苗,降低嬰兒感染風險

目前疾管署建議,每十年接種一劑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Td)疫苗,其中一劑可以用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 (Tdap) 疫苗替代,高危險群如醫療照護人員、懷孕婦女、嬰兒照顧者,應優先以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 (Tdap) 疫苗接種 1劑;孕婦則建議每次懷孕都應於第28-36週施打,讓抗體透過胎盤傳給胎兒,而哺餵母乳也能將抗體傳給寶寶,確保寶寶還未完整接種疫苗之前的空窗期能得到好的保護。

莊蕙瑜主任分享,以高醫婦產科門診為例,經過衛教,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的意願相當高,準爸爸也是,門診更有阿公、阿嬤為了照顧孫子一起來打。2022年世界預防接種週的主題是”Long Life For All”,強調人人接種疫苗,邁向更長壽的人生。無論是COVID-19、流感或百日咳,疫苗不斷被研發、改良,可降低感染重症,也是邁向更健康的最佳利器。

MAT-TW-2200575-1.0-04/2022

備註:

1. Cherry JD. The epidemiology of pertussis: a comparison of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pertussis with the epidemiology of Bordetella pertussis infection. Pediatrics 2005; 115: 1422–1427;Senzilet LD, et al. Pertussis is a frequent cause of prolonged cough illness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1; 32: 1691–1697.

2.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感染與疫苗(2013年2月出版)(p350)

【延伸閱讀】

你只認識新冠疫苗?成人也要定期接種「這些」疫苗!

防疫期酷酷嗽嚇壞路人! 百日咳1傳17人,傳染力遠高新冠病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101年國人十大死因顯示,心臟疾病排名第二位,全國約有145萬名心臟病患,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造成年長族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台灣每年約有3萬人因冠心病需要接受心導管手術,植入血管支架、撐開阻塞的動脈,由於醫療技術不斷的翻新,冠心病的治療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是「亞健康」一族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人口中有高達75%,處於健康及疾病之間的狀態,時常感到疲倦、腰酸背痛、睡不好。醫師提醒,這些身體警訊顯示新陳代謝逐漸下降,最好檢視生活型態,從調整飲食、作息著手,以免小病變大病。開業家醫科醫師林青穀指出,「亞健康」一族雖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60歲的紀女士長期旅居海外,日前返台探親時,在某個清晨,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嚴重氣喘等症狀,緊急送至臺中慈濟醫院急診救治。該院心臟外科主任余榮敏表示,這名病患被診斷為急性二尖瓣重度逆流,造成心臟衰竭引發肺水腫,後來裝上葉克膜並緊急置換二尖瓣手術搶救,生命跡象逐漸穩定。由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許多人為了塑身,不惜節食、挨餓,讓自己處於昏昏沉沉又無力的狀態,這樣不僅無法塑身,還可能讓你賠了健康,增加復胖的可能性。營養師指出,減肥期間要多補充膳食纖維、植化素及好的蛋白質,要吃得飽不節食之外,也要吃對食物。趙函穎營養師表示,現代人久坐辦公室,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