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病毒傳播不分國界! 無國界醫生從社區展開全球行動

病毒傳播不分國界! 無國界醫生從社區展開全球行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截至目前已突破300萬個確診病例 ,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呼籲,對抗疫情是與病毒競速賽跑,唯有防止社區感染和建立心理支持,才能贏得最終勝利。伴隨疫情升溫,無國界醫生也擴大支援規模,與此同時,在全球許多醫療系統備受挑戰的地區,組織需維持原有為弱勢人群提供的醫療服務不受中斷,因此盼望社會各界發揮人道精神,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緊急應對募款專案」。 

新冠肺炎決勝點在社區 弱勢群體面臨更大危險

無國界醫生指出,在新冠肺炎肆虐初始,組織隨即展開應對工作,其中移民、難民與流離失所者等弱勢群體,因所處環境過於擁擠,居住條件惡劣,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成為無國界醫生首要的關注對象。

當流行病更常在嚴峻的緊急情況中出現,例如在近100萬流離失所者聚集的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Idlib)省,從今年年初開始,人們就面臨著80多間醫院因戰爭破壞不再運作的現實。新冠肺炎傳播到該國,使原本已經災難性的局面更加複雜,無國界醫生繼續在當地發展行動診所,分發生活所需物資,也調整工作常規以實施社交距離,保護病人和醫護人員。

擴大應對新冠肺炎 支援醫院和增強醫護安全

這場疫情已使得許多醫療系統先進的國家受到嚴重衝擊,在疫情不見趨緩的當前,無國界醫生不僅擴大應對新冠肺炎的工作規模,鎖定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啟動新的醫療專案,更密切與各地衛生部門協調,以了解能如何支援感染預防和治療工作。同時,無國界醫生也全力張羅醫療物資,以保護前線救援人員和患者的安全為首要考量,在前所未有的威脅中做好準備。

學習適度減壓和對抗焦慮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

疫情爆發以來,許多民眾因持續接收相關新聞,感到壓力大、煩躁不安或難以入睡。無國界醫生一直將心理健康列入救援工作的一部分,在疫情未見明朗的此刻,無國界醫生的心理健康專家呼籲,防疫的同時也要保持心理的穩定,尋求適當排解情緒的方法,不須過度恐慌,唯有好好照顧自己,我們才有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延伸閱讀】

血糖控制好,新冠肺炎不驚慌 醫師建議糖友這樣做

長輩聽不見不敢帶孫 醫籲別忽略聽損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泡湯要留心!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1月16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下降, 17、18日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偏冷;假日冷颼颼的天氣,許多人會選擇泡湯,放鬆暖和身體。但泡湯紓壓、解除疲勞之餘,有些事項應注意。寒流來襲 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產後第5天,喜逢第一胎的玟玟和先生在月子中心準備休養,但才過幾個小時,護理師就發現寶寶喝奶不但會吐,甚至伴隨膽汁,交代夫妻倆必須立刻帶孩子到醫院;經急診醫師安排電腦斷層後顯示,寶寶出現中腸扭轉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小腸的血液供應,須立即手術以避免腸子壞死。急性中腸扭轉 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攝護腺指數高不代表就是抗癌指數!花蓮慈濟醫院泌尿腫瘤科江元宏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因健康檢查、排尿問題來到門診,發現指數過高誤以為是癌症腫瘤,過度擔憂想要去吃偏方降指數、降癌症,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被治療指數嚇到,治療指數不等於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去了解指數上升的背後原因,針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據1月13日媒體報導,南投一名80歲老翁竟誤將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拌麵一起吃下肚。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目前台灣已有超過29萬名失智人口,民國130年前平均一年增加1萬7千多名失智者,類似誤食意外事件將愈來愈多。失智者認知功能障礙 誤食案例時有所聞失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