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痰多好困擾!教你幾招掃痰沒煩惱!果斷替家中老人收藏!(歡迎分享)

痰多好困擾!教你幾招掃痰沒煩惱!果斷替家中老人收藏!(歡迎分享)
   老年人痰多怎麼辦?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老年人痰多怎麼辦?
 
  老年人痰多怎麼辦?老年人經常伴有咳嗽痰多的症狀,常常有嗓子有異物吐痰幾次都吐不出去的感覺,那麼老年人痰多怎麼辦能減輕這種不適感呢?中國吃網為大家介紹幾種老年人痰多怎麼辦的解決方法。
 
 
  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老年人痰多怎麼辦--飲食篇
 
  甘草雪梨煲豬肺:甘草10克、雪梨2個、豬肺約250克。梨削皮切成塊,豬肺洗淨切成片,擠去泡沫,與甘草同放砂鍋內。加冰糖少許,清水適量小火熬煮3小時後服用,每日1次。具有潤肺除痰作用,適用於咳嗽不止者。
 
  白果棗粥:白果25克、紅棗20枚、糯米50克。將白果、紅棗、糯米共同煮粥即成。早、晚空腹溫服。白果味甘苦澀,具有斂肺氣、定喘咳的功效,對於肺病咳嗽、老人虛弱體質的哮喘及各種哮喘痰多者,均有輔助食療作用。
 
  冰糖杏仁糊: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將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軟去皮,搗爛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具有潤肺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等功效。
 
  銀杏蒸鴨:白果200克,白鴨1只。白果去殼,開水煮熟後去皮、蕊,再用開水焯後混入殺好去骨的鴨肉中。加清湯,籠蒸2小時至鴨肉熟爛後食用。可經常食用。具有補虛平喘,利水退腫。適宜於晚期肺癌喘息無力、全身虛弱、痰多者。
 
  老年人痰多怎麼辦--物理治療篇
 
  拍打法:拍打背部可使瀦留在氣管、支氣管或肺部的痰液受到震動而移位,有助於痰的咳出。
 
  體位排痰法:如病變在下葉肺可採取臥位,頭低足墊高,如病變在上葉肺,則採取坐位,病人多多呼吸幾次,然後再咯,有利於痰的排出。
 
  潤喉法:咯痰前先喝幾口溫開水,或用溫開水含漱一會兒,使咽喉部潤濕一會兒,這樣咯時爽快。
 
  蒸氣吸入法:病員座位,半杯開水,病人將口置於杯口上大口大口地吸蒸氣15~20分鐘。這樣可使痰液稀釋,易排出。
 
  以上是老年人痰多怎麼辦的介紹,希望能幫助大家,老年人也可以去醫院做詳細檢查,查清痰多的原因再對症治療,更利於病情。


 
痰多咽炎,呼吸不暢怎麼辦呢?飲食吃什麼好?
 
     
痰多是怎麼回事,痰多是什麼原因?痰多吃什麼好?痰多怎麼辦?
 
喉嚨有痰咳不出來又嚥不下去,堵在喉嚨裡,那種感覺是相當難受的。那麼喉嚨有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喉嚨有痰吃什麼好呢?喉嚨有痰很大的可能就是有咽喉炎症。要治療咽炎,最好的方式就是喝茶了,如藥食同源的怡尚甘露茶
 
 
 
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肺部經過一夜的排毒,形成痰,所以會在醒來的時候要吐掉,這樣才能保持呼吸道自潔和通暢。患慢性氣管炎,痰特別多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把痰咳出,否則會誘發呼吸道阻塞而引起肺炎。但是長期咳嗽,痰多就成為一 種習慣性病症,不早治療,也會引起哮喘和氣管炎症。
 
 
 
喉嚨有痰的飲食要注意一下幾點:
 
1.少吸菸,少吃肥甘厚味。
 
2.食療原則:祛痰化濕。
 
3.食療食物:陳皮、生薑、砂仁、蘋果、蘿蔔、海帶、薏仁米等。
 
4.湯飲食譜:蘿蔔薑汁飲:蘿蔔取汁於生薑汁和勻飲用。
 
5.藥粥食譜:加味橘皮粥(橘皮1520克、山藥10克、法半夏10克、粳米100):先將橘皮、半夏煎取汁,去渣,然後下山藥、粳米煮粥;或將橘皮曬乾,與山藥、半夏共研為細末、每次用35克調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為粥。
 
6.飲食宣忌:宜清淡素食,以利祛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在政府與民間業者的宣導下,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重視健康養身的問題,消費者除了從吃的問題開始改善之外,如何「坐」得好「睡」的健康,也成為一門專業課題,有百貨精品業者看好這股懶人健康養身風潮,引進國外美姿墊、美姿枕等「生活健康輔助商品」並成立專櫃,搶攻消費者荷包。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下課休息10分鐘」到底有多重要?研究顯示,坐著超過17分鐘,大腦的活動就開始減緩,而下課休息,即使只有短短10分鐘,就可以讓人感覺很不一樣。美國聯邦指引因此建議6~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從事1小時的體能活動。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資料顯示,缺乏體能活動與肥胖有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骨骼肌減少症是近來老人醫學領域中常見的症狀!成功大學醫學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至行指出,唯有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且定期接受檢查,早期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防範罹患骨骼肌減少症。傳統觀念,多認為老年人因骨質流失較快,導致容易跌倒骨折,但其實骨密度高者,若肌肉沒力或肌肉量減少,也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近來掀起一陣慢跑熱潮,但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跑步前一定要做好暖身運動,否則恐導致肌肉拉傷、跌倒等現象;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主任遲維新指出,尤其剛加入慢跑行列的民眾,因為剛開始路跑,會較為吃力,一定要多注意,路跑前先做伸展操,且要避免著涼。身體面臨氣溫較低時,為了保暖會收縮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