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師 金美琳表示,早餐吃得健康、營養,對一整天的活力有加分效果,常吃高澱粉、高油脂、高糖類的食物,雖然美味又取得方便,但長時間下來,額外攝取的熱量恐有發胖的疑慮,且短時間內還會因體內升糖指數飆高,產生倦怠、易睡,影響白天上班的精神。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金美琳營養師建議,若時間允許,可預先買好紅蘿蔔、蘋果等水果,早上多花10分鐘的時間,削好放入果汁機內,現打約500c.c.的紅蘿蔔蘋果汁,其富含維他命A、B1、B2、鈣、鈉、鎂、鐵等多種礦物質成分,對提升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與腸胃蠕動相當有幫助,再搭配全麥的吐司或饅頭,就是一份營養豐富的健康早餐。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胡蘿蔔是營養最均衡的蔬菜,胡蘿蔔含有許多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D、E、K、葉酸及鈣質。營養價值高,素有「平民人參」的封號。

(一) 胡蘿蔔所含的礦物質,能夠凈化胃腸、肝臟內的廢物、有毒物質。

(二)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能夠幫助消除眼睛疲勞。

(三) 胡蘿蔔所含的鈣質,對骨骼和牙齒的形成非常有效。

(四)胡蘿蔔汁能夠使乳汁分泌順暢,對於妊娠後期的產婦是極其有益的飲料。

(五)胡蘿蔔汁對原病菌有強大的扺抗作用,對於扁桃腺炎、咽喉炎、支氣管炎等感染症,能夠發揮優良的效能。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蘋果的效能

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A、B群、C)、容易吸收的糖類、各種酵素、有機酸(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還有各種礦物質,以及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果膠、增加腸內好菌的寡糖、去除活性氧的多酚。蘋果酸能治療體內的發炎症狀,具有凈化體內的作用。因此蘋果對於發熱疾病具有解熱作用。

對支氣管炎和感冒,能夠發揮去痰和抗發炎的作用。蘋果中所含的鉀、酸能使腸的活動旺盛,使排便順暢,治療便秘。選擇蔬菜和水果中營養最均衡的胡蘿蔔和蘋果榨鮮汁是最佳的配搭。無論是年老、年幼,都適宜飲用的最佳鮮果菜汁,是既能預防疾病又能治療疾病的色、香、味俱佳的可口鮮汁。如果能夠持之以恆,每天飲用,必定有神奇的效用。營養師建議,多喝紅蘿蔔、蘋果打成的蔬果汁,能幫助清腸提升免疫力。


紅蘿蔔蘋果汁


【材料】:紅蘿蔔200克、鳳梨50克、蘋果100克、蜂蜜。

【做法】:將紅蘿蔔、鳳梨、蘋果,順序放入榨汁機內榨汁;完成後加入蜂蜜調味即可。

營養師補充,紅蘿蔔蘋果汁除了適合有減肥需求的人 ,兒童、孕婦與老人家也可飲用。

建議現打的蔬果汁最好在短時間內喝完,以免放置時間過久會因光線及溫度破壞維生素效力,營養價值變低。蘋果最好洗淨連皮一起打,才能攝取表皮豐富的植物營養素。

最佳飲用時間:

清晨飲用能夠充份發揮效能,能夠迅速地由胃部輸送到腸,將營養直接送到血液中,使你的精神煥發,充滿活力,心情舒暢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相關文章推薦:

這些菜隔夜吃!致癌物質增10倍!

必看!不能隔夜吃的食物!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5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全球有140萬名失明兒童,當中有高達8成具有治癒機會。為了幫助全球失明兒童,奧比斯基金會將於11月8日在碧潭風景區舉辦「奧比斯夜行俠公益健走」,號召民眾齊心為眼疾兒童的光明而走。而台灣首位完成極地越野超級馬拉松的名模林又立,則擔任愛心大使角色,特別親手DIY製作創意T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你的嗓音會變得沙啞、粗糙嗎?甚至還影響說話?鹿港基督教醫院語言治療師林于倫指出,嗓音變得沙啞,主要是因長期發聲,加上沒有足夠的休息和補充水分,才會導致聲帶受傷,甚至長繭情況發生。到底該如何保護嗓音呢?林于倫說,其實應從多喝水開始做起,且一天至少要喝上2公升溫開水,且分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百貨公司櫃姐們、老師、美髮師、護理人員、清潔人員等久站工作者,都是靜脈曲張的高危險族群。民眾若出現腳脹、浮腫、夜間易抽筋等現象,皆為靜脈曲張的徵兆;醫師建議,靜脈曲張高危險族群,可以從日常生活保健做起,尤其是游泳,能夠改善不適症狀。有些人會認為靜脈曲張只要不露腿就沒關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近年來運動風潮興起,以致常有運動傷害發生;資深運動防護員蘇玟姜老師表示,面對運動傷害,有三步驟來處理,包括預防、治療及復健。蘇玟姜老師解說,民眾若出現急性的運動傷害,應盡速在第一時間做緊急處理,避免導致出現肌炎、肌腱炎、骨膜炎、筋膜炎甚至是疲勞性骨折。 針對民眾常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