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免疫治療出現皮膚副作用 研究:患者存活率提升

癌症免疫治療出現皮膚副作用 研究:患者存活率提升

【NOW健康 傅婷/桃園報導】1名50多歲罹患黑色素細胞癌的女性儘管在接受免疫治療期間效果顯著,但皮膚起紅疹、嚴重搔癢等副作用,讓她夜不成眠,就診時表示:「我好痛苦!快把我逼瘋了!」

 

我國今年4月開始將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開啟了晚期癌友的一線生機,但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卻因副作用而中斷用藥,相當可惜。不過,近期長庚醫院完成1項研究發現,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皮膚副作用,反而是件好事,因為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療效明顯提升,只要改善搔癢症狀,就能持續接受治療。

 

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與美國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跨國合作,針對1,983位接受免疫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皮膚副作用與癌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相關。接受免疫治療後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其整體存活期比未發生皮膚副作用的患者,足足多了42個月。大部分的皮膚副作用經過適當的治療,可望在1、2個月內有很好的改善。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吳吉妮解釋,免疫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在癌症免疫治療所引發的副作用中,以皮膚方面的症狀最為常見,比率高達3成,且比其他副作用更早發生。臨床顯示,患者如果接受合併2種免疫制劑治療,則皮膚發生紅疹、搔癢等副作用發生率更高達7成,其中嚴重的皮膚副作用約占1至2成。治療以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或系統性免疫調節藥物為主,效果都不錯。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教授則提醒,癌症免疫治療的皮膚副作用可能延遲至用藥後的2至3個月才會出現,病友必須提高警覺,如有症狀應回診告知,尋求醫師協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癌症的一種,是身體免疫細胞 中的「漿細胞」過度增生的惡性癌症,嚴重時會影響全身器官及免疫系統。因好發於老年人,症狀經常與老化現象混淆,不易被診斷。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表示,除了難診斷之外,也容易復發,針對年紀較大的患者,反覆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髕骨又被稱為膝蓋骨,是一塊位於膝蓋前面的小骨頭,髕骨會藉由肌腱及韌帶與這塊大腿股骨及小腿脛骨相連接。若是因為膝蓋在活動時,髕骨有不正常滑動,造成髕骨與下面的股骨軟骨產生摩擦,進一步造成膝蓋周圍深處疼痛,這就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30歲新婚的小靜,理論上是容易懷孕的族群,沒想到備孕了2年肚皮一直沒有消息,後來積極到不孕門診尋求幫助,做了人工授精但也沒有成功。很多備孕夫妻會問醫師,試管嬰兒如何才能成功?對此,TFC臺北生殖中心主任醫師譚舜仁醫師,在「譚舜仁醫師的好孕專區」臉書專頁中分享,如何利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男子患有椎間盤突出,以為開刀就能改善疼痛;不料,他開過2次刀,不但止痛藥吃了,就連神經阻斷術、硬膜外類固醇注射都做了,下背痛問題仍是無法改善。經核磁共振檢查,竟發現疼痛是術後神經組織嚴重沾黏所造成,由於嚴重沾黏已把組織都黏在一起,醫師評估已不適合再次手術,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