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免疫治療出現皮膚副作用 研究:患者存活率提升

癌症免疫治療出現皮膚副作用 研究:患者存活率提升

【NOW健康 傅婷/桃園報導】1名50多歲罹患黑色素細胞癌的女性儘管在接受免疫治療期間效果顯著,但皮膚起紅疹、嚴重搔癢等副作用,讓她夜不成眠,就診時表示:「我好痛苦!快把我逼瘋了!」

 

我國今年4月開始將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開啟了晚期癌友的一線生機,但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卻因副作用而中斷用藥,相當可惜。不過,近期長庚醫院完成1項研究發現,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皮膚副作用,反而是件好事,因為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療效明顯提升,只要改善搔癢症狀,就能持續接受治療。

 

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與美國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跨國合作,針對1,983位接受免疫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皮膚副作用與癌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相關。接受免疫治療後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其整體存活期比未發生皮膚副作用的患者,足足多了42個月。大部分的皮膚副作用經過適當的治療,可望在1、2個月內有很好的改善。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吳吉妮解釋,免疫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在癌症免疫治療所引發的副作用中,以皮膚方面的症狀最為常見,比率高達3成,且比其他副作用更早發生。臨床顯示,患者如果接受合併2種免疫制劑治療,則皮膚發生紅疹、搔癢等副作用發生率更高達7成,其中嚴重的皮膚副作用約占1至2成。治療以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或系統性免疫調節藥物為主,效果都不錯。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教授則提醒,癌症免疫治療的皮膚副作用可能延遲至用藥後的2至3個月才會出現,病友必須提高警覺,如有症狀應回診告知,尋求醫師協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去年底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時,國家衛生研究院隨即啟動疫苗開發計畫,利用現有的技術平台與生物製劑廠的生產能量推動四大疫苗開發平台,包含胜肽疫苗、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及次單元疫苗等;經動物試驗進行免疫與功效評估後,國衛院將選定DNA疫苗作為後續疫苗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傳泰國攔查台灣新冠疑似個案!媒體報導,長榮由桃園飛往泰國曼谷班機,再次有乘客因不適症狀,遭當地衛生單位隔離檢驗,今(21)日傍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目前確認到有9名乘客正等待新冠檢驗結果。 莊人祥表示,今日確認長榮航空BR211班機上,有9名泰國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夏日豔陽高照、氣溫飆升,衛生福利部近期接獲的熱傷害通報個案遠高於近幾年同期,累計至7月20日共有534人次,但去(108)年整個7月才504人次。許多人以為在室外工作、運動者比較容易中暑、熱衰竭;不過,中醫師指出,坐在辦公室也可能中暑,如果感覺異常疲倦、身體發熱卻無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這個地區里民可得小心,50歲以上居民,每4人竟有1人曾經罹患過或現為C肝患者!肝基會C篩檢肝最高7級風險「苗栗縣苑裡鎮內區」10個里、1,662人,結果發現,50歲以上里民C肝陽性率達23.8%,推測是當地過去密醫行為所致。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說,肝基會20多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