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能預防嗎? 專家教你打造樂活健康人生

癌症能預防嗎? 專家教你打造樂活健康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了提升民眾防癌的意識,怡仁綜合醫院日前舉辦「您一定要知道的癌症預防與面對」防癌專題講座,現場邀請怡仁醫院副院長任益民醫師與怡仁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慈慧醫師進行防癌主題分享,吸引了超過150位中高年齡層的民眾參與,希望藉此幫助大家遠離癌症,打造自己的樂活健康人生。

預防癌症勝過事後的治療

防癌講座第一單元「癌症能預防嗎?」,由任益民醫師主講。任醫師指出,生活中有許多因子都會引起癌症的發生,如長期居住於空氣嚴重污染的地區、吸菸與二手菸污染、長期食用菸酒檳榔、不正常性關係、生活壓力以及長期熬夜等,都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任醫師也提出癌症預防的方法,如改善生活習慣、防癌飲食觀念、降低環境中致癌因子、高危險群定期癌症篩檢、使用疫苗或藥物防癌,以及定期健康檢查並留心身體是否出現癌前病變徵狀。

任醫師說,癌症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從發生到對身體產生威脅,往往需要2、30年時間,特別是在40歲到50歲時更進入癌症發生高峰期。癌症發生原因不外乎基因遺傳與後天環境造成。在無法改變基因遺傳情況下,養成正常作息、健康飲食及適度運動等,皆有助於預防癌症。

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 應尋求專業協助

第二單元「如何面對癌症?」,由王慈慧醫師主講。王醫師則以心理調適、社會資源運用及營養保健為主軸,並從病友角度出發,與現場聽眾分享如何接受與面對癌症。

王醫師說,一般人得知自己罹癌時,多半無法立即接受此結果。罹癌者甚至會出現憤怒或憂鬱情形,此時可尋求專業醫療心理咨詢,或是利用適度的情緒宣洩,再以主動、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與參與治療計畫。當然也別忽略親友、病友支持的重要。

王醫師強調,治療癌症必須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與協助,大部分的癌症只要提早發現,治癒率高達8、9成,不要因為誤解或迷信密醫偏方,而喪失治癒的機會。此外,一個有癌症病患的家庭,將背負著經濟重擔,若是罹癌者為家中經濟支柱,家中頓時失去經濟來源,病患可尋求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等資源的協助,減緩經濟壓力。

最後王醫師以「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做結語,提醒民眾萬一不幸罹癌,需尋求正向力量與適當的協助,如尋求病友會或是宗教力量的支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防癌須從日常中落實

經由兩位醫師專業的說明與講解,以及與現場民眾熱烈的討論,讓現場民眾更了解預防癌症必須從生活中著手,藉由正常作息、健康飲食及適度運動等,來預防癌症。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3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台灣的疫苗覆蓋率現為50.5%,指揮官陳時中的目標為年底達到60%。近期有網友質疑,疫苗覆蓋率的分母是本國國民人數,但分子卻是本國人與外籍人混合計算,被質疑「灌水」。對此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中心內部有兩套數據,一套是僅算本國人,另一套是將外籍人口納入,現在公布的是後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與疫苗有關的消息有兩則:其一,是1位外交替代役欲前往帛琉服替代役,卻在轉機時被遣返,因只打兩劑高端疫苗。另外,則是1位彰化19歲男大生在打完疫苗後立刻與朋友騎車出去玩,卻意外自摔過世的不幸消息。對於前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應是機場工作人員誤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宜蘭報導】現年65歲的曾女士前些時日到宜蘭拜訪姐姐,有高血壓病史的她,在用餐完畢後,突然覺得呼吸很喘、吸不到氣、頭昏目眩,家人立即將她送到羅東博愛醫院救治。 緊急進行二尖瓣瓣膜置換手術 靠葉克膜順利保命 急診聽診時發現曾女士的心跳有心雜音,胸腔X光也呈現嚴重肺水腫,且血中氧氣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伴隨醫療的進步,面對癌症有更多選擇,對癌友、家屬與醫療團隊來說,抗癌路漫長且艱辛。要成功抗癌,醫療與心裡支持都不能中斷!第九屆彩繪希望,邀請癌友、身邊陪伴的親友與醫護人員一起來參加。透過繪畫「畫」說您的抗癌經歷與抗癌路。 面對抗癌明日的未知,難免緊張、擔心,有時可能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