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發癢、脫屑體無完膚 台灣最新版「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減病人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發癢、脫屑、流組織液、皮膚角質化,是每一個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每天都得費力對抗的疾病之苦,不少病人甚至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病灶卻不見得緩減,還反覆發作,為了幫助病人有效控制疾病,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及治療,發表了最新版「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亦是最符合台灣的治療建議。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參考了歐美國家醫學會相關的治療指引,提供科學化系統性的統整,全因為過去幾十年來,國內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病率逐漸上升。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屏障異常合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病,依嚴重度可分為輕、中、重度,主要由醫師以「病灶占體表面積(BSA)」及「溼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來區分等級。

朱家瑜說,根據「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初期病人建議以保溼劑為主,維持皮膚保水度,針對局部病灶可塗抹類固醇藥膏,如還有癢感則會加上口服抗組織胺來改善;針對中度至重度病人則會加上局部免疫抑制藥膏、紫外線照光療法、短暫口服類固醇等治療方式。

另外,醫師也會視病人嚴重程度,處方口服免疫抑制劑,但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會對肝腎造成較大負擔,病人需定期追蹤肝腎功能和血球數量;健保去年12月也納入新型生物製劑療法。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賴柏如表示,掉皮屑、流湯流膿、苔癬化等病灶,會遍布全身各處包括臉部,病人需長期忍受旁人異樣眼光。過去就有16歲小女生求診,在5、6月炎熱天氣下,卻全身包緊緊,還以口罩遮住臉部,甚至抗拒醫師檢查,全因為肌膚佈滿乾燥脫屑紅疹,臉上亦是如此,更需要積極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佩琪逆時中全因代夫打擊「假想敵」? 陳時中聞言這樣說

日本首波開放獨漏「台灣」? 陳時中透露已著手連繫、名單未定案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牛津(AZ)疫苗11萬劑3日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前線醫護人員優先施打。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一張表格,統計各國接種三類疫苗不良反應監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透露,南韓有1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性休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南韓目前已經...

閱讀詳情 »

美國保守派組織昨日宣告取得301頁的電郵,且足以披露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手隱瞞疫情。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的記者會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應,大部分信件看起來與聯手隱瞞疫情沒有什麼關係,但就指揮中心的立場而言,對於應要公開的疫情資訊,所抱持態度就是要盡量公開透明,惟究竟上述事件實情...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1例COVID-19死亡病例,為60多歲的男性案935。陳時中說明,該名案例是今年2月7日從緬甸搭乘醫療專機返台,入境後收治住院隔離治療,並經醫院採檢確診,該案3月1日因病情惡化使用葉克膜治療,後續因多重器官衰竭於昨日病逝。陳時中今日公布7例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