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受傷勿泡溫泉! 以免出現潰瘍反應

皮膚受傷勿泡溫泉! 以免出現潰瘍反應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天氣逐漸轉涼,這時候泡個暖呼呼的溫泉,是再享受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若皮膚有些外傷,小心泡完溫泉後,皮膚狀況更加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潘企岳醫師指出,若皮膚狀況不正常,盡量不要去泡溫泉,避免刺激皮膚,導致皮膚潰瘍。

潘企岳表示,溫泉有分酸、鹼性,其中酸性溫泉對不正常狀況皮膚、外傷容易造成影響。其他因素如水溫過高、或浸泡時間太久,也有可能造成皮膚不適。皮膚潰瘍或紅斑,容易出現在身體皺摺處,或原有濕疹的部位,原因是皺摺部位的皮膚較薄、濕疹部位表皮結構已遭破壞,較容易受到外來刺激或被酸鹼腐蝕。通常有問題的皮膚,泡湯的當天或隔天,潰瘍反應就會出現。

另外,在泡湯時還要小心「溫泉性毛囊炎」;潘企岳指出,一般而言,「溫泉性毛囊炎」多半在泡湯或游泳完後的2天內出現,主要分佈在胸、上臂、大腿等處;這些紅疹子中間的膿,通常幾天後會破裂,結成黃痂,因為會自行痊癒,也不會留疤,除非是長太多疹子,或是有其他的不適,不然不需要特別的治療。

潘企岳建議泡湯者若要泡的安心又安全,應了解溫泉的水質;包括溫泉的成分、酸鹼值和泉溫,並且記得喝水補充水分。此外,皮膚乾燥或有異位性皮膚炎者,每次泡湯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在泡完後,應該要塗抹乳液保濕,保持皮膚的水分,以減少溫差及冷風對皮膚的二度刺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04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逐漸轉熱,許多愛美的女性開始急著瘦身減肥!骨科醫師提醒,過度且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可能會導致關節處病變引發「髕骨軟化症」。有位35歲的高小姐(化名),經過一個冬天的狂吃暴飲,體重激增10公斤,最近積極運動瘦身。為加速減肥效果,早上慢跑,晚上又到健身房運動,沒想到膝蓋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失智症人數隨人口老化快速增加,但絕大多數失智症無有效治療方法。傳統的藥物與醫療,在這些病人的照顧上,並無法有效的抑止病程的惡化;同時,在退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功能喪失或是行為問題,也常使照顧者疲於奔命。為此,各縣市政府、醫療機構以及民間團體,針對失智失能的照顧問題紛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30多歲男性因車禍導致腦傷,智能及記憶力退化至學齡前程度,溝通答非所問,「這裡是哪裡?不知道啊……歐巴馬」、「現在是早上還是晚上?……歐巴馬啊…不知道…」該病患無法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凡事都叫歐巴馬,在病人圈內受矚目。雖然年輕,但因傷得太重,復健近半年未有起色,家人也相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婦女罹患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需要接受婦科手術。根據中山醫院最新統計顯示,使用長效型止痛針劑的婦科病患,最快24小時能夠出院,而傳統止痛方式平均需要住院4至5天。疼痛不止痛 更會引起併發症台北中山醫院董事長、婦產科主治醫師陳福民表示,人體有5大生命徵象,包括體溫、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