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受傷勿泡溫泉! 以免出現潰瘍反應

皮膚受傷勿泡溫泉! 以免出現潰瘍反應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天氣逐漸轉涼,這時候泡個暖呼呼的溫泉,是再享受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若皮膚有些外傷,小心泡完溫泉後,皮膚狀況更加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潘企岳醫師指出,若皮膚狀況不正常,盡量不要去泡溫泉,避免刺激皮膚,導致皮膚潰瘍。

潘企岳表示,溫泉有分酸、鹼性,其中酸性溫泉對不正常狀況皮膚、外傷容易造成影響。其他因素如水溫過高、或浸泡時間太久,也有可能造成皮膚不適。皮膚潰瘍或紅斑,容易出現在身體皺摺處,或原有濕疹的部位,原因是皺摺部位的皮膚較薄、濕疹部位表皮結構已遭破壞,較容易受到外來刺激或被酸鹼腐蝕。通常有問題的皮膚,泡湯的當天或隔天,潰瘍反應就會出現。

另外,在泡湯時還要小心「溫泉性毛囊炎」;潘企岳指出,一般而言,「溫泉性毛囊炎」多半在泡湯或游泳完後的2天內出現,主要分佈在胸、上臂、大腿等處;這些紅疹子中間的膿,通常幾天後會破裂,結成黃痂,因為會自行痊癒,也不會留疤,除非是長太多疹子,或是有其他的不適,不然不需要特別的治療。

潘企岳建議泡湯者若要泡的安心又安全,應了解溫泉的水質;包括溫泉的成分、酸鹼值和泉溫,並且記得喝水補充水分。此外,皮膚乾燥或有異位性皮膚炎者,每次泡湯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在泡完後,應該要塗抹乳液保濕,保持皮膚的水分,以減少溫差及冷風對皮膚的二度刺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044

相關推薦

疾管署統計,台灣1月6日至12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88,725,今年累計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有98起,已進入流行期。許多感冒民眾常上藥局購買非處方藥,來紓解喉嚨痛、鼻塞等症狀,但美國心臟協會警告,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應注意解鼻充血劑(decongestants)和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獨居老人吳奶奶,失能不便外出,長期缺乏陪伴,認為長壽是一種困擾,身體不適就隨意服藥,過去常頭暈,蘇柏名藥師訪視才發現有貧血問題,後來建議醫師幫她增開鐵劑藥品服用,吳奶奶的情況才有改善。藥師的訪視陪伴,也讓她倍感溫暖。蘇藥師有感而發,別只以醫療專業高姿態介入,治好病就結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腎友小玲(化名)已進行10年腹膜透析,因要照顧曾罹癌的丈夫,還要照料4個孫子,平時根本沒有餘裕偷閒。當洗腎第8年的時候,無意看見腎友旅遊團的資訊,動心出國旅遊的念頭,原本擔心洗腎的自己無法完成旅程,所幸在旅遊團的醫療幫助下,安心飛向世界,如常人般享受異地文化,圓了長年來...

閱讀詳情 »

沙塵暴來襲、PM2.5數值超標…面對戶外糟糕的空氣品質問題,相信多數人都不陌生,甚至更早已養成外出配戴口罩防範的習慣。但你知道嗎?有時候室內環境的空污問題,更不亞於戶外,輕忽不管恐引發「病態建築物症候群」上身。到底想要杜絕室內空污危害,該怎麼做才對呢?網路盛傳室內擺放切開的生洋蔥,能淨化空氣,真有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