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皮蛇漸趨年輕化 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有效預防

張先生年近40,是名電腦工程師,生活日夜顛倒常熬夜,近日胸部出現小紅丘疹,本不以為意,直到皮膚密集地出現紅疹及水泡,並出現如電擊般間歇性刺痛及火燒般的灼熱感,難以忍受之下趕緊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帶狀疱疹」,治療幾個月後,現在已慢慢恢復。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俗稱皮蛇,潛伏於神經節中的病毒會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時伺機活化,通常以胸部、臉部、腰部、頸部較常見,也可能遍布全身。立達診所院長吳鴻誠醫師指出,帶狀疱疹過去是長者常見的疾病,但現在年輕世代罹患率增加中,可能跟青年人作息不正常、熬夜或生活壓力大有關,讓帶狀疱疹有年輕化的趨勢。

吳鴻誠進一步說明,帶狀疱疹病毒潛伏於顱神經或脊髓神經背根神經節,免疫力低下時容易引發。臨床統計,得過水痘病毒的患者,一生約有3分之1的機率會罹患帶狀疱疹,病患通常在投藥後2周漸漸結痂、癒合,但也有的病人形成「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

吳鴻誠呼籲,一旦察覺皮蛇症狀,請儘早就醫別拖延,避免錯失及早治療機會,讓病毒大舉進攻,入侵三叉神經或薦神經叢,導致潰瘍性角膜炎、失明、耳聾或泌尿生殖方面等疾病;病毒一旦跑到中樞神經還可能引發腦膜炎,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每年全台感染帶狀疱疹就醫的病患多達24萬人,67%的病患年齡在50歲以上,最有效降低帶狀疱疹的發生是接種疫苗。帶狀疱疹疫苗屬活性減毒疫苗,其病毒株和水痘疫苗相同,目前台灣需自費,衛生福利部建議,50歲以上成年人未曾接種疫苗者,無論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可考慮接種1劑以提升保護力。

各國臨床經驗顯示,施打疫苗後約有7成保護效果,其餘3成即使發病,水泡及神經疼痛等症狀也較輕微,不易產生狀疱疹後神經痛等併發症。此外,疫苗注射的副作用不多,建議年長及免疫力低下的民眾施打,若有需要,也可以跟流感疫苗同時注射(不同部位),但若是肺炎鏈球菌疫苗,則建議與帶狀疱疹疫苗相隔1個月後注射,以免效果減弱。

另外,吳鴻誠整理出幾種不建議注射疱疹疫苗的情況:(一)對新黴素、蔗糖、磷酸鹽、麩胺酸鹽、明膠過敏者;(二)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其他侵犯骨髓/淋巴系統疾病、HIV/AIDS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細胞性免疫功能不全者;(三)活動性結核病的病人;(四)懷孕婦女(一般婦女在接種後4周內應避免懷孕);(五)剛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的民眾,如MMR、日本腦炎疫苗,需間隔至少28天。

最後吳鴻誠強調,無論個人是否符合帶狀疱疹疫苗注射的適應症或禁忌,都應該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施打疫苗,以確保安全健康。

相關推薦

記者黃信峯/嘉義報導 嘉義市「寵愛桃城水姑娘:這young最美,免費婦癌篩檢」活動開跑才1個月,共有1,221人次完成乳防攝影及子宮抹片檢查,成果亮麗。較去年同期成長17.9%,特別是7年以上子宮頸抹片未檢查婦女參加篩檢人數與去年同期比較成長22.2%,素人的宣導魅力在社區中發酵。 美髮設計師林麗月...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從1968年發明迄今已經過了將近半個世紀,雖然造福了許多受膝關節炎困擾的患者,但據健保署最新的統計指出,國人膝關節炎盛行率高達15%,近350萬人深受關節疼痛所苦,近1/4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手術後,會感覺到術後關節並不自然,同時有僵硬感、疼...

閱讀詳情 »

記者黃昭博/嘉義報導 劉姓男童現年8歲一年前與媽媽在產業道路上突然被車輛攔腰撞上,車禍導致劉童小腿骨開放性骨折及腳趾粉碎性骨折,經過多次清創後,除了截去無法復原的兩隻指頭,骨折處發生感染難以癒合,形成長短腳、無法使力,行走困難等問題。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陳俊和醫師以泰勒氏環外固定器治療後,目前男童無須...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預防中風也可以超前部署!?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最主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人口有30%(約1千7百50萬人)是死於心臟血管疾病,其中有670萬人死於中風;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超過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