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皮蛇漸趨年輕化 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有效預防

張先生年近40,是名電腦工程師,生活日夜顛倒常熬夜,近日胸部出現小紅丘疹,本不以為意,直到皮膚密集地出現紅疹及水泡,並出現如電擊般間歇性刺痛及火燒般的灼熱感,難以忍受之下趕緊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帶狀疱疹」,治療幾個月後,現在已慢慢恢復。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俗稱皮蛇,潛伏於神經節中的病毒會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時伺機活化,通常以胸部、臉部、腰部、頸部較常見,也可能遍布全身。立達診所院長吳鴻誠醫師指出,帶狀疱疹過去是長者常見的疾病,但現在年輕世代罹患率增加中,可能跟青年人作息不正常、熬夜或生活壓力大有關,讓帶狀疱疹有年輕化的趨勢。

吳鴻誠進一步說明,帶狀疱疹病毒潛伏於顱神經或脊髓神經背根神經節,免疫力低下時容易引發。臨床統計,得過水痘病毒的患者,一生約有3分之1的機率會罹患帶狀疱疹,病患通常在投藥後2周漸漸結痂、癒合,但也有的病人形成「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

吳鴻誠呼籲,一旦察覺皮蛇症狀,請儘早就醫別拖延,避免錯失及早治療機會,讓病毒大舉進攻,入侵三叉神經或薦神經叢,導致潰瘍性角膜炎、失明、耳聾或泌尿生殖方面等疾病;病毒一旦跑到中樞神經還可能引發腦膜炎,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每年全台感染帶狀疱疹就醫的病患多達24萬人,67%的病患年齡在50歲以上,最有效降低帶狀疱疹的發生是接種疫苗。帶狀疱疹疫苗屬活性減毒疫苗,其病毒株和水痘疫苗相同,目前台灣需自費,衛生福利部建議,50歲以上成年人未曾接種疫苗者,無論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可考慮接種1劑以提升保護力。

各國臨床經驗顯示,施打疫苗後約有7成保護效果,其餘3成即使發病,水泡及神經疼痛等症狀也較輕微,不易產生狀疱疹後神經痛等併發症。此外,疫苗注射的副作用不多,建議年長及免疫力低下的民眾施打,若有需要,也可以跟流感疫苗同時注射(不同部位),但若是肺炎鏈球菌疫苗,則建議與帶狀疱疹疫苗相隔1個月後注射,以免效果減弱。

另外,吳鴻誠整理出幾種不建議注射疱疹疫苗的情況:(一)對新黴素、蔗糖、磷酸鹽、麩胺酸鹽、明膠過敏者;(二)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其他侵犯骨髓/淋巴系統疾病、HIV/AIDS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細胞性免疫功能不全者;(三)活動性結核病的病人;(四)懷孕婦女(一般婦女在接種後4周內應避免懷孕);(五)剛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的民眾,如MMR、日本腦炎疫苗,需間隔至少28天。

最後吳鴻誠強調,無論個人是否符合帶狀疱疹疫苗注射的適應症或禁忌,都應該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施打疫苗,以確保安全健康。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許多人都愛喝提神飲料幫助自己,但是根據美國心臟科學會期刊的研究發現,含有咖啡因的提神飲料會改變心臟內的電流活動,增加血管內壓力,導致心律不整。 但是因為提神飲料不屬於藥品,因此並沒有接受嚴格的醫學測試,世紀衛生組織還是提醒小兒科醫師,不宜給孩童飲用提神飲料。但是提神飲料...

閱讀詳情 »

藝人朱芯儀上緯來《醫次搞定》談到手機上癮:「自從有小孩之後幾乎都沒什麼自由,只有小孩睡了以後才有自己的時間,這時候就可以看小說追劇,把握小確幸的時間,沒想到一看就到天亮了。」來賓醫師也提醒,孕婦常常有這樣的壞習慣,長時間近距離盯著手機,要注意生產完容易會有假性老花眼。 小禎也說自己是不能沒有手機的人...

閱讀詳情 »

六月即將進入升學考試及畢業找工作的季節,許多人在面對人生重大挑戰時候,腸胃的反應就特別激烈!壓力過大的結果,很多人出現拉肚子、脹氣,或便秘等腸胃道敏感的症狀,患上所謂的「六月病」。此外,拉肚子看似小毛病,但其實腹瀉也可能是好幾種癌症的徵兆!除了心理上的調適,容易腹痛、腹漲、拉肚子的人也要避免容易引起...

閱讀詳情 »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遇過胸悶或者是喘不過氣的經驗,有的人爬10層樓臉不紅氣不喘,有的人爬一層樓就喘得要命,甚至三個小時就丟了性命!有可能是心肺衰竭的高危險群。喘的方式不同,結果竟是天人永隔!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如果有悶和喘的症狀,千萬不能小看,因為心肌梗塞及肺栓塞產生的胸悶症狀,可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