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盛「糖」時代來臨 洗腎危機要小心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慢性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到了末期才產生明顯症狀,所以又稱為隱形殺手,而其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皆有密切的關係;根據台灣腎臟協會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洗腎患者中有高達43.2%糖尿病病患,因此糖尿病所引發的腎臟病變,更是值得關注。

罹患糖尿病12年的張伯伯就是典型的案例!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黃士婷醫師說,張伯伯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因長期忽略治療,嚴重到視力模糊、泡泡尿及輕度下肢水腫等症狀才到門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腎小球過濾值已下降至每分鐘47.7ml(一般正常人為125/ml),確診罹患慢性腎臟病3b期,目前長期追蹤治療,服用糖尿病及高血脂藥物,病情才獲得控制。

慢性腎臟病不等於終身洗腎

黃士婷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常讓病人聞之膽怯,以為要終身洗腎,其實只要飲食及血壓控制得當,便能有效的抑止腎臟病惡化。所以腎臟病患首要項目是有效的保護殘餘的腎臟功能,在治療上選擇的降血壓藥要能有效降低尿蛋白,才能降低洗腎的風險,有些醫師會建議搭配利尿劑的使用,除了加強降血壓藥物效果外,更可治療腎臟功能喪失導致的周邊水腫、肺水腫而呼吸困難等代謝異常的現象。

輔助飲食,控制尿毒症

慢性腎臟病成因是因為人體無法有效排出代謝產物導致,現在人因營養攝取不均衡,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每天喝大量刺激飲料,如咖啡、含糖飲料,或食用來歷不明的健康食品,才會造成腎臟負擔,日積月累就成了「腎下一族」;黃士婷醫師建議患者要積極改變飲食習慣,選擇低蛋白、少鹽的食物,就能有效減緩腎臟負荷,或搭配來自日本的口服活性碳粒子(AST-120)降低腸道吸收代謝產物的機會,進而可減緩腎臟衰竭及尿毒症狀產生,臨床顯示,患者使用後反應都很不錯。

慢性腎臟病、尿毒症,是健保支出的重大負擔,由於腎臟功能會隨著高齡而逐漸退化,全台尿毒症患者已高達七萬人左右。因此,洗腎的六大高危險群-糖尿病、高血壓、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蛋白尿現象、腎臟病家族史或長期服用藥物者,要每三個月定期檢查,提早發現問題,才能確保健康,掌握「腎」利關鍵。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200

相關推薦

手臂、大腿上一粒粒凸起的紅疹不只影響外觀,粗粗的觸感更是讓人難以忍受,上述情境是不少有毛囊角化症困擾者常見的心聲。到底為什麼會有毛囊角化的情形發生?民眾想要改善毛囊角化症問題,重新找回自信,又該怎麼做才對呢?且聽專業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手臂、大腿上一粒粒凸起的紅疹不只影響外觀,粗粗的觸感更是讓人難以...

閱讀詳情 »

您也有這樣的問題嗎?明明吃的跟以前差不多,但自從步入更年期後,體型卻像吹氣球般不斷橫向發展、一去不復返?營養師表示,其實過去在臨床上,就常碰到不少婆婆媽媽並非因更年期引起的熱潮紅、盜汗問題,而是對自己更年期後不斷「變胖」、小腹突出感到困擾,而前來諮詢營養師。 越老越胖?女性更年期體重飆升,與這2大原...

閱讀詳情 »

「分娩」對女人來說,是一生中的大事,不但需要耗費許多的體力,更是對身心的一大考驗。中醫師指出,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調理與充足休息,是做好月子的必要條件,除了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勞累外,藥膳食療也是不錯選擇。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國人常有坐月子要進補的迷思。中醫認為,婦女產後初期,不要立刻喝藥膳進補,...

閱讀詳情 »

乳房有「腫塊」就是乳癌嗎?這是許多人的迷思。醫師指出,女性朋友常因胸部痛或摸到腫塊,擔心乳癌上身。事實上,乳房的腫塊可分為良性及惡性2種,而逾9成的乳房腫塊多屬良性,其中又以乳房纖維腺瘤囊腫居多,且好發年輕女性。 張渭文醫師(如圖)指出,臨床上,乳房有腫塊逾9成多屬良性。(圖片提供/北市萬芳醫院)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