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直擊美國疫情(上)7成人口是月光族 飽餐一頓成奢望

直擊美國疫情(上)7成人口是月光族 飽餐一頓成奢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現年54歲,住美國紐約10年的朱志剛先生,2000年與妻子邱詩涵結婚後,2011年移民美國,育有一子一女,平時以賣大學教科書維持家計,而當他回想去年疫情剛在美國爆發的那段日子,只能以恐怖來形容。

直擊美國疫情(上)7成人口是月光族 飽餐一頓成奢望

▲朱志剛先生(右)與太太邱詩涵(左)合影

「2020年一月,只聽說病毒從中國大陸傳出,一直到三月,才發現不對勁了,美國各地開始出現確診案例,後來擴散到一定情況了,政府才公布學校停課。當時美國人其實沒有任何準備、也不知道這個病毒這麼厲害。」朱志剛說,每天收看電視新聞報導,畫面右下角有兩個數字,一是感染人數,二是死亡人數。其中,死亡人數急遽攀升,「全美每天是上千人、上千人死亡,一直在增加」,這些數字,讓人民陷入無盡恐慌。

華人遭受歧視攻擊 急囤民生用品引發末日般搶購潮

政府開始「建議」民眾戴口罩,或是拿布遮住口鼻即可,並非嚴格強制,因為在這個總是強調主權、自由的國家,無法限制人民的行為,甚至因此發生,只要看到華人戴口罩走在街上,就會受到攻擊。理由無他,因為美國人認為病毒既然是從中國傳出來的,這些戴著口罩的東方面孔,逕自聯想到「已經染疫的華人,卻不好好待在家!」在憤怒不解之下,產生種族間的衝突。

 隨著疫情消息發布,民眾急著買口罩、糧食進行囤貨,搶購潮有如世界末日電影一下子全掃而空,當時不論是超商、雜貨店、超級市場,就連好市多(Costco),都開始限購。囤貨代表著大眾的恐慌心理,政府當時也進一步表示要人人要保持六呎以上的安全距離。朱志剛表示,「對美國人來說,保持安全距離很難想像,因為他們強調自由,這下子要循規蹈矩活在一個框架裡,是很不習慣的。」

直擊美國疫情(上)7成人口是月光族 飽餐一頓成奢望

▲疫情期間民眾為囤貨 美國賣場陷入搶購潮。照片由朱志剛提供。

顛覆富強形象 全美7成民眾是月光族陷困境 

除了學校停課,很多公司開始停班、遠距上班,然而,要做到遠距上課,不像台灣這麼容易。美國學校的學區不同,優質學區有經費、有設備,但貧窮地區沒經費,只好直接停課,影響學生學習權。另一方面,朱志剛說,「美國有70%是月光族,賺多少、花多少,有研究調查過,要美國人隨時拿出500美金(折合台幣約14,000元­),他們是拿不出來的,甚至有人連銀行戶頭、信用卡都沒有,不像華人社會有儲蓄的觀念。」

月光族佔了7成,無常的大浪一襲來沒人能抵擋,食衣住行若產生問題,恐怕進入災難般的無限循環,為此,美國政府祭出紓困政策,以夫妻為例,兩人合報年薪達15萬美金即可領取紓困補助,並以家戶人口數總計,成人一人1200美元,17歲以下則是600美元。朱志剛表示,「然而即使有紓困,大國環境複雜、人口眾多,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領到錢,例如,有些人尚欠銀行錢,紓困補助直接被扣光;有些人是政府提供支票,但是郵差送錯地方、或是遭人竊取。」無常一波接著一波,再完美的計畫、政策,實施上卻是一大挑戰。

直擊美國疫情(上)7成人口是月光族 飽餐一頓成奢望

▲疫情最嚴峻時刻,各地唱空城,難得景象令人驚訝。@Shutterstock

最繁華地帶也唱空城 強盛國家也難逃病毒肆虐 

2020年疫情非常嚴重,美國政府當時建議大家沒事不要出來,但是沒有強制,但是大家真的太害怕,朱志剛曾和太太邱詩涵一起去曼哈頓,了解城中狀況,在大白天,馬路上卻只出現一輛車,幾乎沒有人,像空城一樣,「我到美國三十年,那是不夜城,是美國最精華、最熱鬧,匯聚世界各國人士的地方,竟連時報廣場都唱空城,很多人搬離這裡,移往郊區。」

美國,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富強的國家,面對疫情的爆發,一夕之間,也落得面目全非的下場。

【延伸閱讀】

旅美台人挺過疫情 分享「醫藥食衣住行育樂」七大建議

病毒覆蓋率僅兩成 這些國家成新冠病毒「變種工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26歲的小明,前陣子發現落髮變多,女朋友也笑說他頭髮好像越來越少,因為爸爸有禿頭,他緊張之下跑去看診,醫師發現他頭頂髮量已明顯變少,檢查後判定是雄性禿,而且是偏向女性形態的雄性禿,讓他大呼:「我還這麼年輕,怎麼可能會禿頭!還是女性雄性禿!!」所幸小明在經過口服藥物治療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疫苗開打,專家破除疫苗迷思!許多人擔心疫苗副作用,為公眾澄清疫苗種種迷思,SMC新興科技媒體中心24日召開記者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南昌理事長指出,不良事件與副作用兩者不同,不良事件是在施打疫苗後發生,但不必然是因果關係,如果是因為施打疫苗而產生事件,才稱為副作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黃心瑩、田柏升報導】3個月大配輔具 6個月前進入早療恢復佳2021年世界聽力日,WHO首度將聽能復健列為主題,「篩檢、復健、溝通」期望先天性聽損兒童發展更順利。新生兒篩檢中包含聽力,若有聽力障礙應在3個月大前確診、3個月大前配戴聽覺輔具。早期療育在聽力障礙的孩子身上扮演最重要的腳色,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很多人曾有這種經驗,早上起床發現脖子僵硬、動彈不得,起床用力的時候疼痛不已,有時候還必須維持奇怪的姿勢才能行動,原來是落枕了。落枕其實是中醫名詞,也稱為失枕,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李昌狄醫師表示,發生原因其實就是頸部肌肉或其他軟組織的損傷,西醫一般稱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