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直擊美國疫情(下)冷凍貨櫃裝屍、政治鬥爭苦無疫苗打

直擊美國疫情(下)冷凍貨櫃裝屍 政治鬥爭苦無疫苗打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美國Omicron疫情再度造成大流行,甚至創下單日確診飆破百萬的「最高紀錄」。這波疫情,何時會結束?現居美國紐約的朱志剛,歷經疫情整整2年衝擊,不旦事業一度停擺,領取失業救濟金以及賣掉房子以求生存,在經濟困頓的時候,自己還染疫了,就連自己的兒子近期也確診Omicron,朱志剛坦言,其實這場疫情最可怕的是「未知的恐懼,帶來龐大的心理壓力」。

曼哈頓房價慘跌 民眾不知下一頓餐在哪裡

不少人懷抱著美國夢,強勢、富有,一直是美國的代名詞,當然,也伴隨高消費、高價的生活模式,未料,疫情卻完全改變了一切,不只是美股崩盤,朱志剛表示,「向來房價高漲不下的曼哈頓地區,一瞬間房價跌了3成,人口大量外移到郊區。」美國處於一種恐慌之中,許多家庭沒了財源,愁苦下一頓飯的在哪裡,若沒有適時的支援,社會就會開始動亂,政府、軍隊或公益團體開始在街上擺餐車或補給站,發放水和糧食,開車排隊領取物資的民眾,隊伍一路延伸到高速公路上,誰也萬萬沒想到,強勢的美國也得走上這一遭。

即便有單位、團體救濟,但人民的臉上寫著絕望,對於恢復以往的生活,似乎遙遙無期,朱志剛表示,「隨著感染人數上升、死亡人數上升,人民恐慌感也跟著上升,從疫情爆發初期,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仍看不到疫情抵達最高峰所隨之而來的下坡走勢。」

直擊美國疫情(下)冷凍貨櫃裝屍 政治鬥爭苦無疫苗打

▲朱志剛與妻子邱詩涵合影。照片由朱志剛提供。

冷凍貨櫃、箱型車裝屍體 屍水、屍臭惹人痛心

朱志剛猶記最慘、最痛心的時刻,是醫院外面一排又一排冷凍貨櫃,裡面裝的全是染疫而亡的屍體,因為醫院太平間早已沒空間,而當冰櫃都滿了,只好先塞在箱型車,一開始沒人知道,直到屍水流出、屍臭飄出,再被眾人發現,朱志剛表示,「疫情的大浪打來,整個社會中,可以說『每一個階層』都很慘。」

朱志剛表示,「原本不習慣戴口罩的美國人,現在已經有一定比例會戴口罩了,美國政府也頒布很多命令,現在外出戴口罩,沒人會再用異樣眼光看你了。」面對Omicron來勢洶洶,美國CDC早在初期就已經預告國內一定會進入美國,且一定會擴散,而美國其實在今年(2021)暑假時,就解封了,也不要求國民戴口罩,但還是鼓勵大家保持社交距離,至於密集的空間、室內,則是建議戴口罩。

直擊美國疫情(下)冷凍貨櫃裝屍 政治鬥爭苦無疫苗打

▲停留在醫院外的冷凍貨櫃。@Shutterstock    

政治鬥爭 人民喪失接種疫苗的權利

如今這疫情再度升溫,因此美國政府又重新頒布口罩令,也已經採購了五億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有備無患,不過,這次當局強調「不會再封城」,因為美國認為Omicron感染能力雖強,只要有打疫苗,致死率會降低很多,朱志剛表示,美國目前的疫苗覆蓋率僅6.1成,是因為有宗教、政治因素而不打疫苗。

宗教方面,乃因吃素的關係,他們認為疫苗是葷的,因此不打疫苗,而政治因素,也是相當棘手,朱志剛說,美國共和黨喜歡和執政的民主黨唱反調,不聽從拜登的指令,以「不能剝奪人民自由」為由,美國某些有些以共和黨當局的州,州長下令不跟進中央政府的施打疫苗、戴口罩的政策。

美國堅持崇尚自由 反而更不自由

為什麼疫情不能控制得當?朱志剛認為,因為美國政府沒辦法像台灣這樣,台灣人一聽到疫情,就有預備心理,聽到有口罩就趕緊去買,聽到有疫苗就搶著去打。美國人民是不自由毋寧死,即使現在紐約州甚至祭出接種疫苗就給100美金,還是有人不願意。

朱志剛近期返台過年,一踏到故鄉的土,他深深有感,台灣和全世界已不再同一個軌道上,才經歷失業、染疫,感嘆自己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不僅染疫後已痊癒,兒子感染Omicron也是輕症,如同一般感冒。疫情爆發時朱志剛的業績一度跌落僅剩5%,領取紓困補助以及賣掉房子,並想方設法轉職賣起二手衣物,目前才得以持續支撐全家經濟。美國人堅持自由的背後,其實是換來更不自由的生活,「台灣人幸福很多了,我們一定要做好防疫,這樣才能真正呼吸到自由的空氣。」朱志剛說。

【延伸閱讀】

直擊美國疫情(上)7成人口是月光族 飽餐一頓成奢望

旅美台人挺過疫情 分享「醫藥食衣住行育樂」七大建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幾年香氛蠟燭成為能提升居家儀式感的熱門單品,不但能讓室內散發淡淡香氣,放鬆身心,還能為房間帶來一抹暖黃色的燭光,營造氣氛,而究竟哪些是網友們推薦的香氛蠟燭品牌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半年「香氛蠟燭」話題的網路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自新冠肺炎的爆發,疫情的流行大大的改變大家的原本生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彭鍾伃表示,民眾每天關注最新疫情資訊和防疫指引的同時,也接收來自新聞或社群媒體關於封城、隔離、搶購物資、疫苗不足等大量負面消息,加上無處不在的染病風險、未知且無法確定的未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1名70多歲的曹姓老先生身體硬朗,已從職場退休,有糖尿病與高血壓長期病史,目前穩定控制中。眼科方面則因為隅角開放型青光眼、白內障,在台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眼科追蹤,以及因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曾接受全視網膜雷射光凝固治療。 他某次於眼科回診時表示,左眼視力已經變差兩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整理】如果妳不容易受孕,或曾歷經1或多次流產,應該請醫師檢查,是否有以下4種容易忽略、但也容易治療的狀況:(1)維生素D不足、(2)甲狀腺功能低下、(3)乳糜瀉、(4)牙痛。它們都與不孕及流產有強烈關聯,其中任何1項都可能是妳治療計畫中的豬隊友。但其實一經矯正,很快就能還給妳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