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看刺激A片竟「軟趴趴」〜恐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

早晨起床,「小弟弟不升旗」、看刺激A片卻完全沒有反應,甚至與另一伴進行魚水之歡時,也像是「軟男」,小心這一些是已罹患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徵兆。尤其,年紀輕輕的「小鮮肉」也不可大意,以為自己不可能是「蒟蒻男」,醫師提醒,有勃起功能障礙要趁早就醫治療,甚至只要服用一顆勃起功能障礙(ED)藥物,就能化解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

看刺激A片竟「軟趴趴」〜恐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

與另一伴進行魚水之歡時,也像是「軟男」,小心這一些是已罹患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徵兆。

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 常合併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勃起功能障礙的病因可分為三大類:包括器質性、心因性、混合性。其中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是由動靜脈血管、神經、內分泌荷爾蒙系統,或是陰莖海綿體結構異常或外傷所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此外,若合併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腎衰竭,則會影響到血管和神經,進而造成勃起功能障礙。

臨床上勃起硬度分為四級:小黃瓜(四級硬度)、帶皮香蕉(三級硬度)、剝皮香蕉(二級硬度)、蒟蒻(一級硬度);三級以下即是勃起硬度不足。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張宏江醫師說明,臨床發現,30歲以下發生勃起功能障礙多數為此,患者求醫時大概勃起硬度為一級,即俗稱「蒟蒻男」,陰莖有變大但是沒有硬度。

改善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 服用藥物多改善增加動脈血流

其實,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只要服用藥物多改善增加一點動脈血流,平均一至兩個月,甚至有人吃一次藥物就有感覺改善有效了。提醒,預防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平時注意要少吃糖、減少脂肪攝取、多運動。

看刺激A片竟「軟趴趴」〜恐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一項「最新男性硬度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男性的自評硬度,3年來「剝皮香蕉」(二級硬度)與「蒟蒻」(一級硬度)的比例增加超過5成!

看刺激A片竟「軟趴趴」〜恐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

擔任性福大使的藝人沈玉琳則呼籲男性朋友,千萬不要放棄治療,要做暖男,不要做「軟男」。

調查:3年來「剝皮香蕉」與「蒟蒻」比例增加超過5成

七夕情人節將至,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一項「最新男性硬度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男性的自評硬度,3年來「剝皮香蕉」(二級硬度)與「蒟蒻」(一級硬度)的比例增加超過5成!張宏江醫師指出,輕度硬度勃起功能障礙不積極治療是主因,男性若輕忽自身問題,可能會愈來愈軟。勃起功能障礙(ED)藥物問世20年,安全性及療效已經獲得全球臨床證實,在醫師評估之後使用,有助於改善性功能障礙問題,並維護健康。

調查也發現,針對完美性愛因素,相較於尺寸大小,女性更在乎勃起硬度表現。在理想性愛頻率方面,調查指出逾半數男女皆認為理想的頻率為一週三次以上;但七成以上作答者表示實際的頻率卻低於每周一次!

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與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醫師指出,這份調查顯示男性出現輕度勃起功能障礙時,沒有積極治療,3年後情況因此惡化,宜加以重視改善。陳煜醫師並分享,情人節前夕一對情侶前來求診,主訴25歲小鮮肉硬度表現不佳,期盼在七夕情人節的度假期間,為雙方留下完美回憶,因此在女友陪同下前來就診,目前先使用ED的口服藥物,也祝福他們有一個性福的假期。

性福大使的藝人沈玉琳:要做暖男,不要做「軟男」

擔任性福大使的藝人沈玉琳則表示,以前曾經友人贈送吃過鹿鞭壯陽偏方,實際上卻沒有任何作用,天底下沒有軟男人,只有懶得看醫生的男人,呼籲男性朋友千萬不要放棄治療,要做暖男,不要做「軟男」。

張宏江理事長最後也提醒,勃起硬度不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建議病友一併檢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健康指標,了解身體是否有其他異狀。同時有三高疾病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可在醫師的協助之下,選擇ED口服藥物;若用藥後仍未見改善,仍可選擇低能量震波、真空吸引器、陰莖植入手術等方式追求性福。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2/613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女神們紛紛懷孕生寶寶,而產後的她們臉蛋身材依舊,(沒辦法嘛!她們就是明星啊~)如果這是你內心的OS,那就錯了!編身旁也有幾位孕媽咪,在懷孕時就只是多了顆肚子,生完後竟然還比之前清瘦,臉蛋兒也沒什麼改變,到底!到底是有什麼秘訣可以把胎養好又不肥不醜到自己呢?有請徐若瑄、隋棠、賈靜雯和吳...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春季氣溫總是忽高忽低,我家寶這幾天咳嗽吃藥也不好使,偶然之間上網查到煮白蘿蔔水,五片蘿蔔一碗水,先大火燒開 然後轉小火煮幾分鐘就好了,大概也就剩小半碗水讓寶寶一次喝掉,一天喝三次 我兒子昨天喝一天今天真的就不怎麼咳嗽了,而且喝蘿蔔水還管消化哦,寶媽們可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隨著氣溫升高,腸病毒也開始活躍起來了。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以正確方式勤加洗手!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腸病毒好發於12歲以下孩童,新生兒及嬰兒為高危險群,特別是5歲以下幼兒,爸媽可要多加留意。 隨氣溫升高 腸病毒越活躍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適合在濕、熱的環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26歲孕媽咪,懷孕期間飽受噁心、嘔吐之苦,起初僅感到輕微噁心,後來就連聞到味道較重的食物或油煙,胃口就會變差,還一度急診;開業中醫診所中西醫師姜智釗指出,懷孕期間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多來自壓力或荷爾蒙等影響,這時可透過中醫調理,有助於疏緩症狀。 孕吐困擾 懷孕第16...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