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看過38萬人屁股的名醫 教你免手術跟痔瘡說掰掰

看過38萬人屁股的名醫 教你免手術跟痔瘡說掰掰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難以啟齒的隱疾「痔瘡」,多數成年人都有,根據成大醫院公布的報告,在台灣,痔瘡罹患率高達86%。痔瘡症狀各有不同,多數因為不會痛、沒有流血等較明顯症狀,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有痔瘡,還有患者其實已有自覺症狀,卻因為發病的部位讓人害羞,覺得尷尬、不願就診,或是有「痔瘡就是必須動手術」的觀念,因而遲遲不願就醫。治療經驗豐富的平田醫生透過《看過38萬人屁股的名醫教你 在家治好痔瘡》一書,提供切實的自療法,協助民眾找回輕盈無痔的人生。

推崇不手術醫治痔瘡 改善生活習慣開始

肛門科專業醫師平田醫生,至今已診斷超過38萬名患者,以平田肛門科醫院三代院長身分,每天看診40人以上、一年診察大約一萬兩千名左右的患者。常在看診時,感受患者因無正確的疾病資訊,而延誤醫治。他提醒,其實痔瘡是非常容易痊癒的疾病,應及早治療。許多人擔心只要痔瘡就要動手術,平田醫生於書中提到,目前世界的主流,是不使用手術來醫治痔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改善生活習慣,因為痔瘡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習慣病。

「便祕越來越慢性化」、「非常容易拉肚子」、「一整天都坐著」等,這些生活習慣,對臀部造成很大的負擔,長期累積,就會形成痔瘡。平田醫生於書中說明,當臀部感覺有些疼痛、或是有出血狀況,就是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如果捕捉到這個訊號,只要稍微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幾乎所有的痔瘡都會有所改善;有許多人在改變生活習慣後,連痔瘡以外的疾病都有所好轉,包括血壓、血糖值、中性脂肪或膽固醇的數值下降、體重順利遞減等的案例。

找回與生俱來的自癒力 不再為痔瘡煩惱

《看過38萬人屁股的名醫教你 在家治好痔瘡》一書中強調,人類治療自己疾病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且還非常強大,也就是所謂的「自癒力」,只要引出身體的自癒力,以痔瘡為首的多數疾病都能夠改善,提倡能夠治療痔瘡的,不是醫師、不是藥物,更不會是手術,而是自己就擁有的力量,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找回自癒力。

 資料來源:《看過38萬人屁股的名醫教你 在家治好痔瘡》出版社:圓神出版

【延伸閱讀】創新神經重建手術 讓他再見曙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5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1.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食物,最好的療效是時間。 2、天天吃藥就是吃毒。病是吃出來的,還可以吃回去 3、臉綠說明愛喝酒、愛生氣、脾氣大。心臟不好臉發紅。脾胃不和的人臉蠟黃。哮喘的人臉色煞白。 腎衰竭的人臉色漆黑。 4、一天笑三笑,醫生要上吊。一天笑三笑,遠離病和藥。 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因生活習慣、飲食和壓力問題,常常影響身體健康,導致疾病纏身,從每天醫院門診都大排長龍的狀況,可略窺一二。對於有多重疾病,需要掛號多個門診的患者而言,看病等待的時間漫長且不便。為改善此問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舉辦「整合照護門診試辦計畫」,利用整合照護門診,讓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馬羿縉報導)現代家庭多為雙親家庭,尤其許多產後媽媽再回到職場時,常常忙到分身乏術,因此放棄餵母乳,但其實只要做好準備,職業婦女想要兼起餵母乳工作絕非難事;成大醫院孕產婦個案管理師陳娟涓指出,像是可以找支持母乳哺育的褓母,因為喝母乳餵食的次數增加,這時就必須有保母的幫忙,解凍、加溫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馬羿縉報導)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資料顯示,憂鬱症已成為職場疾病主流,若員工因憂鬱症而失去工作能力,對企業的成本損失更甚於關廠或罷工。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謝孟雄指出,壓力就像是人的血壓一樣必然存在,但好或壞取決於是否能妥善的舒壓。建議壓力大的上班族,可善用「深呼吸、運動、聽音樂、定期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