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眩暈時不時發作 老年人、停經婦女2大高風險群要注意

眩暈時不時發作 老年人 停經婦女2大高風險群要注意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53歲胡小姐是金融業高階主管,一直以來細心負責的工作態度,讓她事業頗為順利,然而逐漸進入更年期的她,近來工作卻遇到瓶頸,除了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影響她的工作效率外,時不時莫名發作的眩暈,讓她幾乎難以行動。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提醒,眩暈症的好發族群為老年人及更年期婦女,如有不適務必要就醫治療,若放任病情日趨嚴重,恐危害性命安全。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發現自己有眩暈問題,根據門診經驗,老年人是最容易發生眩暈症的第1大族群;其次是停經後的婦女,會明顯感受到眩暈發作的次數變頻繁,可能與荷爾蒙減少分泌有關。此外,作息日夜顛倒、工作環境與壓力等因素也會導致眩暈症,如輪班工作者、美髮師或油漆工。除此之外仍須注意,眩暈並非成年人專利,孩童也可能因內耳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而引發眩暈。


李宏信指出,眩暈症需長期抗戰,比起其他疾病更需耐心治療,千萬不要因為病情稍有好轉就擅自停藥,否則很容易復發,發作頻率也增多,許多眩暈患者因為擔心不知症狀何時復發,因此不敢出門旅遊。尤其在新冠肺炎流行前,常遇到患者問他:「醫師,請問我可以搭飛機出國旅行嗎?」其實,只要備好止暈藥物,按時服藥,旅程中不要太過勞累,適度休息,眩暈症患者還是可以安心出遊。


然而,若是在眩暈症急性期,就要避免出遠門,此時醫師會給予排除體內過多的鹽份及水份的利尿劑,用以降低內耳壓力,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再給予增加血液循環暢通的藥物,來促進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對長期有病情者,則會以神經滋養活化、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要治療方式。目的是為了改善內耳,平衡生理功能,才能避免症狀再發。


由於眩暈症是內耳的平衡功能失調所致,若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沉澱,就會造成阻塞而血流不通,影響內耳平衡,引發眩暈,故平時應注意飲食不要過多鹽分、太過油膩,少菸少酒,尤其中老年人更要保養自身健康,控制好血糖、血壓及膽固醇指數,也能降低眩暈上身的風險。若因生理因素如更年期而罹患眩暈,也莫過於擔憂,只要持續服藥控制,就能維持內耳循環順暢,讓病情獲得改善。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要避免罹患眩暈,除了作息規律、不要過度緊張、焦慮,或過勞,保持身心平靜,飲食均衡之外,因目前醫學研究指出,內耳神經系統容易受到人體自由基影響,而產生發炎反應,故平時應少吃油炸食物,多補充抗氧化劑,減少體內的自由基,才能遠離眩暈困擾。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衝擊經濟生活壓力大 每天2包菸和老婆上床慘了!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南市提供「食安簡易試劑」,民眾在家自篩顧食安!台南市衛生局將於26日在新市公有零售市場,舉辦「食安簡易試劑DIY活動」,免費提供食品中殺菌劑(過氧化氫)、工業色素(皂黃、二甲基黃、二乙基黃三合一)及食品中漂白劑(亞硫酸鹽)行動簡易試劑,供市民在家自行DIY篩檢食材。食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人眼睛感到乾澀,酸酸刺刺時,會利用眼藥水緩解;不過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聖甫說明,由於眼藥水內多具有「血管收縮劑」,讓眼睛不再泛紅,但若是長期感到不適,務必就醫,依從醫囑進行治療。常見眼藥 3 種類型 不可相混亂用許多民眾上班盯著螢幕、下班又看手機,一整天下來眼睛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助弱勢家庭、獨居長者過好年,療養院備百份物資送暖!衛福部草屯療養院日前舉辦「歲末年終迎豬年、送愛到府暖心」,準備百來份生活物資,贈予社區中弱勢、高危機家庭及獨居長者。草屯療養院院長簡以嘉表示,許多弱勢家庭,容易陷入「難過年」的悲觀氛圍,適時提供關懷,有助提升正向力量。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寒流來臨,許多民眾會使用暖暖包、暖爐、電熱毯等用品取暖,若使用時間過久,小心「火逼性紅斑」。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慢性燙傷患者通常不會有感覺,可能過幾天才出現紫紅色斑塊,會告誡病人不要再使用暖暖包、火爐等用品,如果一定要使用,則盡量保持距離,症狀會慢慢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