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齒矯正方式五花八門 齒列輕微歪斜適合選「輕矯正」

牙齒矯正方式五花八門 齒列輕微歪斜適合選「輕矯正」

【NOW健康 楊芷晴/高雄報導】近年來牙齒矯正盛行,齒列不整、咬合不正或是有戽斗的人,紛紛希望透過矯正改善,維康牙醫診所醫師歐凱捷表示,確實有不少民眾前來諮詢矯正療程,由於目前矯正方式眾多,民眾常有選擇障礙,事實上,對於齒列只是輕微不正的人來說,有一套適合的「輕矯正」,可說是現下最符合居家防疫的矯正療程。


傳統矯正「鋼牙」 可分為非自鎖式和自鎖式


矯正方式雖然多樣化,卻有各自的適應情況,歐凱捷醫師指出,牙齒矯正較主流的方式可分為傳統矯正和隱形矯正,另有較小眾的功能性矯正器。傳統矯正已被廣泛運用超過百年,幾乎可解決大部份齒列和咬合不正的問題,因此目前仍占大宗,約6至7成,也是大眾所熟悉的「鋼牙」,以黏著在牙齒上的矯正器搭配鋼絲、橡皮筋等,根據療程規劃來移動牙齒排列。


傳統矯正大致又可分為非自鎖式和自鎖式矯正器,非自鎖式是採正面開放的矯正器,患者能回診更換不同顏色的橡皮筋,缺點是容易造成口腔黏膜潰爛,也易卡食物殘渣,或者橡皮筋常斷裂、脫落,甚至因此不小心將矯正線弄掉,患者常需要回診處理;而自鎖式矯正器則是在正面設置了開關,解決了非自鎖式矯正器的缺點,且體積較小,能夠減少配戴時的異物感。


隱形矯正每日須戴足20至22小時 有賴患者自律配合


隱形矯正是近幾年逐漸流行的新型矯正方式,主要是結合新科技如口內掃描儀、數位分析技術和3D電腦斷層掃描,精確模擬矯正治療過程中,所有齒列移動的位置,並客製化周期性的隱形牙套,除了不影響美觀,也不會有刮傷口腔的問題,且方便患者取下牙套進食或清潔,大幅降低蛀牙機率,不過有賴患者高度的自律配合,每日須戴足20至22小時,否則難以達到矯正效果,而齒列過於凌亂者,因矯正牙套摘戴的困難度高,可能大幅降低配戴意願與效果,通常也不建議運用在需要大範圍移動齒列的患者身上。


微調齒列「輕矯正」結合APP監測 符合疫情警戒需求


至於已經矯正過牙齒,但後來出現牙齒輕微位移,或者只需要微調齒列的民眾,歐凱捷醫師建議,若患者所需改善的幅度不大,加上多數是已出社會的上班族,會希望顧及美觀,就很適合這種「輕矯正」療程,意即以隱形矯正搭配法國進口的照相監測設備,患者在家定期拍攝矯正實況,上傳至APP監測進度是否達標,若沒有達標,APP會發送警示訊號,同步知會患者、醫師,藉此督促並達到有效目標,療程多可控制在1年半內,由於在家即可監控,不需要出門回診,符合目前疫情警戒期間的需求。


歐凱捷醫師提醒,牙齒矯正有如長期抗戰,且每個人狀況不同,矯正前應先有心理建設,飲食和口腔清潔習慣需改變之外,也必須能忍受初步的不適應感,最重要的是找到值得信賴且專業的牙醫師,評估最適用的矯正方式。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衝擊經濟生活壓力大 每天2包菸和老婆上床慘了!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每次產檢,婦產科診所院長林育弘醫師一定不厭其煩地詢問孕媽咪有沒有胎動、便秘、失眠?這是因為長期便秘、失眠,就會導致產後憂鬱症,更容易罹患產前憂鬱症。今年6月有位產婦因胎兒窘迫而緊急開刀,雖順利產下男嬰。但媽咪擔心嬰兒情況而內疚,而且「吃全餐」與產前期望大不同,加上產後荷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噴嚏打不停、鼻水流不止、鼻塞,甚至是膿鼻涕,許多民眾搞不清楚到底是過敏、感冒還是鼻竇炎。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鐙慶醫師表示,出現鼻塞、膿鼻涕、臉部壓痛,症狀持續大於12週,很可能是慢性鼻竇炎,絕不可輕忽。若延誤就醫,可能會波及鼻竇鄰近的器官引起併發症。 手術改善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6歲的小妮(化名),9歲之後出現流鼻血、癲癇等症狀,雖然經藥物控制,卻導致小妮體重直線上升,個性變得越來越內向,頭腦反應也遲鈍。高血壓竟然飆到190毫米汞柱,雖經腹腔電腦斷層進行檢查腎臟血管,仍找不到高血壓原因; 12歲的小妮經過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為中主動脈狹窄,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疼多半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發炎引起的,如果想遠離牙疼,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做好防範牙周病預防工作,也就是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平時利用牙線或牙間刷加強清潔,針對13歲以上民眾,全民健保給付可以每6個月洗牙一次;避免牙周病危險因子,儘早戒菸,遠離危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