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白非白色? 小心寶寶貧血了!

眼白非白色? 小心寶寶貧血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寶寶身體的枝微末節都透露著健康訊息,其中又以眼部是最需要家長關注的部分之一,一般而言,出生幾天的寶寶對強光有眨眼反應,瞳孔遇到光線,會自然地縮小;滿3個月的寶寶,可注視晃動的物體,目光也會隨之移動;6個月大的寶寶,眼部與腦部已有立體感,可以準確地抓到在前面晃動的玩具。但是,如果寶寶的眼白出現非白色的顏色,如灰色、藍色,又是甚麼訊息呢?
若是眼白處有一塊灰色,且從發現之日起沒有任何變化,是正常現象,眼科醫師王司宏表示,由於血管穿過鞏膜(即眼白處)的部位常有少量色素,加上寶寶的結膜組織非常薄透,透出血管色,甚至可透見黑色素,顯出灰黑色的斑點,家長可放心,寶寶的狀況並非疾病。
寶寶眼白如果出現藍斑,就是貧血的信號嗎?有此一說:人的鞏膜是由乳白色的眼球纖維膜所組成,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眼白」,而鐵是眼球纖維膜的重要來源,若是體內缺鐵,鞏膜就變薄,常透出眼球內棕色或黑色的脈絡膜,在強光或陽光下,會呈現藍色,因此家長可從寶寶的眼白來判斷是否貧血。醫師叮嚀,若家長發現寶寶的眼部有變化,應立即就醫。
但是,王司宏醫師指出,若是寶寶為先天性的鞏膜較薄,就會呈現藍色,不能因此做為判斷是否貧血的依據,建議初步檢查可觀察位眼部結膜(位於眼球的前面、眼瞼的後面),端看是否有血色,有血色是正常現象,若是無血色應及早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114

相關推薦

吞嚥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周至少有3次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個高齡者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之吞嚥障礙。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副理事長王亭貴表示,年齡並不是導致吞嚥困難的主因,而是隨著年老而產生的中樞及周邊感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多歲病人就醫時被診斷心臟衰竭,因病情無法改善,情緒失落憂鬱,後來因為症狀加劇,轉至林口長庚急診就醫,經心臟衰竭照護團隊整合治療,改善病情後出院並規律回診,該患者回到工作崗位上,恢復了自信。建構「全人照護」團隊 住院率再降5%林口長庚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表示,心衰...

閱讀詳情 »

大腦神經發炎是阿茲海默症(AD)、亨丁頓舞蹈症(HD)等神經退化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病情嚴重時,患者無法控制四肢,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發現,如能抑制關鍵蛋白質Galectin-3,就能有效降低大腦發炎反應。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醣科學團隊,以及林口長庚、台北榮總等醫學團隊最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灣高齡社會來臨,對老人家來說,年輕人的青春活力與陪伴是一帖良藥!為此,輔仁大學與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燃點公民平台一起舉辦「青銀共伴 世代對話--陪阿公阿嬤快樂拍片」活動,由輔仁大學廣告系三年級的70位學生,陪伴大安區的15位長者拍攝紀錄影片,帶大家看看老人家可愛的一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