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睛少了1層「油」乾眼症上身 每天盯著螢幕危險加重

眼睛少了1層「油」乾眼症上身 每天盯著螢幕危險加重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每天上下班通勤看著手機,在辦公室看著電腦螢幕,回家繼續看著電視,現代人幾乎只要是醒著,眼睛幾乎就在看螢幕,當眼睛一直盯著看,眨眼次數就不知不覺減少,然而眨眼是眼睛保溼非常重要的動作,每次眨眼就是在協助眼睛表面保溼保水,當眨眼次數減少,乾眼症就有可能找上身。


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表示,眼睛的最外圍有3層,分別是油脂層(保溼)、水液層、黏液層(免疫),當眼睛眨眼時,上下眼瞼都有油脂腺體,把油脂塗抹在眼睛上,可以在水液層與空氣之間,做個良好的隔絕,不讓眼睛的水份蒸發太快速。而如果眼睛油脂不夠,表層水份蒸發太快,就很容易發生乾眼症。


廖士傑補充,在臨床調查中,台灣有30%左右民眾,都乾眼症煩惱,常見的症狀以乾澀、視力糢糊、畏光、異物感為主,嚴重者還會有疼痛的感覺;特別現代人常常低頭看手機,不知不覺眨眼次數減少,油脂層補充也就不足夠,就算用許多眼藥水,想要抒解不適症狀,但很可能只有一下下,不舒服的感覺又出現了。


廖士傑說明,眼睛的淚液分布在角膜和結膜之上,由外而內共3層,分別是油脂層、水液層及黏液層,如果其中1層分泌不足,或是分佈不均勻,都會造成乾眼的症狀,也可能淚液分泌減少,淚水揮發太快,或淚液組成不穩定,無法保持眼睛的溼潤,發炎反應在乾眼症惡性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


廖士傑也說,隨著年紀增加,乾眼症發生機率也逐漸上升,女性在懷孕期與更年期,也都會增加風險。目前常見治療方式,是緩解乾眼症狀,幫助角膜傷口癒合,依病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新型乾眼症治療藥劑選擇,包含玻尿孢素,可針對中重度的患者,藉由免疫調控降低發炎反應,改善淚液品質。


廖士傑特別說,由於乾眼症的症狀多元,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人工淚液,需經由醫師檢查確認原因,並針對患者個別症狀,給予適合的治療,避免自行用藥讓發炎症狀惡化。


廖士傑提醒,乾眼症嚴重程度與體質、生活環境、工作形態等因素有關,平日要注意眼睛的保養,避免長時間用眼,讓眼睛充分休息。除了定期追蹤外,假使眼睛乾澀持續發生或眼睛變紅,甚至視力模糊,建議提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便秘竟是癌細胞擴及大腸 近5成卵巢癌確診已晚期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羅文死於肝癌,享年57歲、黃沾死於肺癌,享年64歲、 趙麗蓉死於肺癌,享年72歲、羅京死於惡性淋巴瘤,享年48歲、 陳曉旭死於乳腺癌,享年42歲、梅豔芳死於子宮頸癌,享年40歲、 沈殿霞死於肝癌,享年62歲、傅彪死於肝癌,享年42歲、 文興宇死於肺癌,享年66歲、李鈺死於惡性淋巴瘤,享年32歲、 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26歲男性,因車禍送醫急救,經X光檢查後卻認為右側大腿骨及小腿骨粉碎性骨折,醫師緊急透過骨折復位鋼釘內固定手術,但術後三天,患者卻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甚至逐漸昏迷,進一步檢查後,發現竟為脂肪栓塞症候群,所幸及時發現,經過醫療團隊照護下,患者已逐漸康復。骨折時會釋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1名79歲阿嬤從急診就醫時就已接受插管,但左側肢體呈現無力且意識不清楚現象,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橋腦中風;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世銘指出,患者二度經過斷層掃描,檢查出壁內血腫,屬於特殊型的急性主動脈剝離,因此緊急進行手術治療。一開始原安排患者住進加護病房後施打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面對龐大的生活壓力,不少人產生焦慮、憂鬱的情緒,尤其是癌症患者或家屬,常常因疾病而陷入負面情緒。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陳可家建議,面對憂鬱情緒,可利用簡單的方法,為自己打氣,包括抬頭挺胸、保持笑容和練習腹式呼吸等,可有助於改善心情,並幫助身體放鬆。癌症患者於住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