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茫茫才知罹病 糖尿病併發症最致命

眼茫茫才知罹病 糖尿病併發症最致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40歲女性,某日突然出現視力模糊,逐漸看不清楚,求助眼科醫師,卻找不到視力衰退原因,醫師建議病患至大醫院健康檢查;報告一出,赫然發現竟是罹患糖尿病。可惜的是,她已錯過黃金治療期,失控的糖尿病竟引起視網膜病變,導致雙眼失明。
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程度有多嚴重,你知道嗎?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全台糖尿病患者約有200萬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糖友;而糖尿病前期人數更是高達600萬人,佔了全台1/3人口。另外,依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是不控制血糖,容易引起病變,如失明、腎臟功能喪失等問題,建議糖友應從日常作息、飲食做好血糖管理,才能避免併發症發生。
中廣身材失控血糖
為什麼糖尿病人口逐年攀升呢?藥師廖文脩表示,罹患糖尿病除了基因關係之外,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台灣飲食西化、外食多,肥胖人口越來越多,許多人以為邁入中年,身材跟著「升級」很正常,但因中年上班族應酬多,運動少,血糖多數都偏高,若是一不注意,糖尿病、痛風悄悄上身,身體功能失調、血糖不妥善控制,就易引起併發症,進而導致失明、截肢,甚至死亡。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最重要的課題。妥善管理血糖,可避免引起全身性的併發症;由於糖友從眼睛、心血管、腎臟、四肢末梢都可能有健康危機,要避免失明、洗腎、截肢等憾事,就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廖文脩藥師強調,要控制血糖不能只依賴藥物,除了按照醫囑服藥,同時也要規律運動。
微流汗免截肢
糖友的末梢神經較遲鈍,對於冷熱、痛覺不敏銳,一旦四肢末梢不小心受傷或感染,通常面臨截肢難題;因此,糖友應養成運動習慣,每天運動最好有半小時到一小時,不需激烈運動,微流汗最好,可強化糖友的末梢神經與肌肉組織。
廖文脩藥師指出,若一直喝水仍口渴、怎麼吃都吃不飽,尿多、吃多,體重卻下降,視力漸漸模糊,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前期徵兆。此外,以下三種也是糖尿病高危險族群:有家族病史者、肥胖三高者、多應酬者。
保暖、補充營養為原則
糖尿病併發症才是致命原因,廖文脩藥師建議,可適量補充抗氧化物,如維生素B、C、E;其他例如:台灣綠蜂膠、卵磷脂、鎂、鋅、鉻離子等,幫助毒物代謝、保護心血管;或是山苦瓜可以降低糖質新生、武靴葉可以降低血糖、糖化血色素,預防腎臟病變,避免併發症發生;適量攝取洋蔥、空心菜、山藥、糙米等蔬果、雜糧可以平衡血糖。此外,糖友的末梢神經遲鈍,平時四肢要注意保暖,選擇舒適的鞋襪、手套,切勿穿太合腳的鞋子,影響血液循環;由於糖友心血管脆弱又敏感,冬天泡澡,水溫別太高、泡澡時間別太久,以免心血管負荷過重,進而導致憾事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23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人習俗中元節普渡祭拜,都會準備一桌三牲五果,各種零食、飲料,祈求生意興隆、闔家平安。專家提醒,祭拜時不要將直接香腳插入食物、食品內,以免吃下肚發生食物中毒,最好是用橡皮筋或膠帶固定線香。香腳染劑可能汙染食物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劉君豪指出,民眾祭拜時多會直接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飲食西化,隨著年齡增加,代謝症候群必例越高,只要男性腰圍高過90公分、女性腰圍高過80公分、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都偏高即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20歲以上的民眾新陳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9.7%。45-65歲民眾有代謝症候群問題的比例逾3成,顯示飲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0歲的廖先生,多年來有頭痛困擾,今年初突然視力模糊,就醫檢查,才發現顱底有顆5公分大腫瘤,醫師利用經鼻內視鏡手術,歷時6小時順利切除腫瘤;術後頭痛、視力立即得到改善。腫瘤占據顱底 壓迫視神經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緯歆指出,該患者檢查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歲的小莎在家活潑多話,在幼稚園卻幾乎不說話,有天同學咬傷小莎,她卻沒有開口求救,連老師都沒有發現;直到回家後,媽媽幫忙洗澡時,發現背上布滿瘀青、咬痕,小莎才大聲哭泣。經過就醫診斷,原來是得了選擇性緘默症。選擇性緘默症 兒童盛行率約千分之7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理事長黃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