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袋、淚溝、黑眼圈成青春殺手! 美顏針改善眼周老化

眼袋 淚溝 黑眼圈成青春殺手! 美顏針改善眼周老化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你有變老的跡象嗎?觀察眼睛可以略知一二!現代人常常低頭滑手機或緊盯著電腦工作,長期用眼過度、睡眠不足下,一不留意就容易養出眼袋、淚溝和熊貓眼,尤其眼睛的疲態有時連化妝品也難掩蓋。想找回眼睛神采,又不想動刀,中醫師沈瑞斌表示,想改善惱人的眼周問題,傳統針灸不著痕跡,還能讓素顏時都散發好氣色!


眼袋、淚溝、黑眼圈 眼周老化問題如何產生?


沈瑞斌醫師說明,眼眶周圍的一圈肌肉,叫眼輪匝肌,它能直接箍住眼部脂肪,而眼周肌膚很薄,因此當用眼過度、揉眼的不當拉扯,就容易造成眼輪匝肌萎縮,眼窩脂肪外凸、下垂;再加上隨年歲愈長,老化、膠原蛋白流失及眼眶骨後縮,都會加深眼袋、淚溝和黑眼圈看起來會更明顯。


尤其眼袋特別會在視覺上看起來顯老,沈瑞斌醫師指出,眼袋是往下增厚,不笑就很明顯,像是眼睛掛著兩包,顯得衰老。至於許多人常常跟眼袋分不清的臥蠶,則是位在眼瞼下方,俗稱為桃花眼,笑起來明顯,這跟顯老態的眼袋有著天壤之別。


除此之外,淚溝也是顯老的細節,它是沿著眼眶骨下緣、擠壓出的1條紋路,嚴重時通常會合併黑眼圈產生。


眼部脂肪堆積造成眼無神 中醫美顏針活化眼周肌肉


中醫認為,眼部脂肪堆積過多,會導致脂肪老化、突出以及血液循環不佳,主要有痰氣瘀阻和血氣瘀阻2大原因:(1)痰氣瘀阻,指的是眼眶脂肪脫垂、老化和移位;(2)血氣瘀阻,則是血液循環不佳,容易產生黑色素沉澱。皮膚鬆弛、老化時,眼眶骨隔膜也易鬆弛。


若想解決這問題,此時可以利用中醫美顏針調節淚溝韌帶及周邊的顴弓韌帶、眼眶韌帶,一方面放鬆眼部肌肉,一方面藉由針灸刺激活化眼輪匝肌,改善氣血循環,有助脂肪組織分解排出,恢復眼周肌膚彈力。除了扎眼周,眼尾出現下垂也能加強調整顳肌,提拉側臉線條。


沈瑞斌醫師分析,針對眼周肌膚老化暗沉的治療,美顏針施針是有技巧的。針灸過程會依據眼輪匝肌以及血液循環的走向,依序從眉頭開始,繞著眼周1圈,貼著眼輪匝肌的眼眶部扎針,一邊約20針,呈現螺旋狀,藉由刺激眼輪匝肌關鍵的激發點,能有助加速眼輪匝肌恢復彈性。


沈瑞斌醫師補充提到,若希望加快眼周循環,還會再施以微針,針入皮膚深度約0.2至0.3mm,針在頭部有9根針尖,可讓皮下微血管循環改善更快,最後塗抹草本保養液活血和消炎。眼周完整療程約40分鐘,搭配全臉療程約1小時,是相當適合午休空檔的美容保養。


先天性的泡泡眼 是不是要治療更多次?


沈瑞斌醫師舉例,1名女性因遺傳性眼窩的脂肪比較多,容易讓人誤認為總沒睡飽,有眼袋、淚溝更易顯老、憔悴。為了準備結婚,該女提早3個月至半年進行美顏針療程,針灸完後,眼部上妝不僅較為服貼,眼睛看起來也變得有神。


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一般人多半會在40多歲時,某天突然發現眼袋、淚溝開始現形,或前一晚熬夜、飲食過鹹,翌日就可能產生泡泡眼,建議利用美顏針治療4至6次即可恢復。若屬於先天性眼袋或泡泡眼,則每1至2周治療1次,至少須進行2至3個月療程,可減少3至5成眼周老態。


凍齡從日常生活做起 冷熱敷法舒緩眼睛疲勞


療程結束後,飲食勿吃過鹹、不菸酒,以免水腫導致泡泡眼發作,並減少低頭滑手機。要特別注意的是,平常不要亂揉眼睛,過敏性鼻炎必須對症治療,這時再輔以美顏針才能有效改善黑眼圈。


另外,平時可飲用丹蔘、紅花、荊芥、生甘草等保健茶飲,清熱消炎、促進活血,有助增進眼周明亮度、淡化色素。


沈瑞斌也教大家照顧眼周的1個小方法,若工作疲勞、用眼過度時,日常急救可採冷熱敷交替。


▸冷敷:先用冰鐵湯匙背面沿著眼眶骨輕貼冰鎮,再用凹面蓋住眼瞼,促進眼眶和眼瞼血液循環,約1至2分鐘。


▸熱敷:不燙手的毛巾熱敷5分鐘,並由內而外輕輕按壓眼眶骨約0.2至0.3mm深度,活絡表面的血液循環。


眼袋 淚溝 黑眼圈成青春殺手! 美顏針改善眼周老化

▲舒緩眼周疲勞的方法。(圖/NOW健康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油炸後的九層塔菜葉 幾乎可以與熱量劃上等號建議少吃
▸割包皮能降低HPV病毒傳染 龜頭出現5症狀應盡速就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1名媽媽產後因長期抱小孩,導致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性疼痛,不但無法抱小孩,就連扭毛巾都無法使力,就醫檢查後確診為媽媽手;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王峙雄指出,媽媽手多發生在中年婦女或生產後的媽媽身上,主要是因用力時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過度用力有關。 長期提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人的一生約三分之一都在睡眠中度過,有良好的睡眠品質相當重要。但台中1名40歲陳先生,體型微胖,晚上睡覺打鼾聲很大,甚至會突然中止呼吸,讓老婆擔心不已。陳先生自己也說,雖然每天睡眠時間都在7個小時以上,但入睡不易,睡眠品質不好,白天工作時無精打采。在妻子的陪同下,陳先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大陸冷氣團帶來霾害,全台懸浮微粒指標幾乎超標,呈現「紫爆」等級;根據門診觀察發現,近期嬰幼兒過敏人數增加3成以上。醫師指出,許多家長以為幼童外出戴口罩、在家開空氣清淨機,就能降低過敏機率,其實從小哺餵母乳才能有效預防。 霾害易誘發過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自閉症影響社交溝通,台灣的自閉症患者人數已達13375人,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閉症者的人口平均一年增加近1000人。儘管造成自閉症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是,過去研究顯示,若早期孩童暴露在特定性激素(如:雄激素),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有助於腦部發育。不過,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