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睡多久才夠? 隔日精神狀態是指標

睡多久才夠? 隔日精神狀態是指標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你睡得好嗎?睡眠佔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一般人常認為能夠安穩的入睡即是擁有良好的睡眠,但其實睡得著不代表睡得好,而睡得久也並不代表睡得夠;究竟要怎麼判斷睡眠品質的好與壞呢?

睡眠障礙原因多 恐致嗜睡、低專注力、疾病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黃玉書表示,入睡困難、睡眠時常中斷,無法持續入睡或出現過早醒來等症狀,當這些表現形態出現一個星期超過3天以上,且持續一個月以上,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如造成疲憊、嗜睡、精神不濟等,即是失眠障礙。

而睡眠障礙的類型有很多,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肢體抽動症、猝睡症。比如現今男性常見的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究也證實其與高血壓、心血管、中風有關,不止大人,若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小朋友則可能影響到學習及情緒,家長應特別當心。

基因決定睡眠長短 精神狀態可判斷睡眠品質

每個人一天的睡眠需求量不一樣,黃玉書醫師指出,一般人睡眠時間平均約8小時,但也有些人只需短暫的睡眠就能精力充沛,而一個人屬於長睡型、短睡型都是受基因影響。此外,評估睡眠品質最明顯的指標就是隔天早上的精神狀態,有些人可能睡滿7、8小時,隔日還是覺得沒睡飽,且有愈睡愈累的感覺,另一部分則可能睡短暫3、4小時就覺得精神飽滿,所以睡眠時間長短,不是唯一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還有睡眠是否有達到深層睡眠,是否睡眠一直被打斷,均是重要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

提升睡眠品質 從調節生理時鐘開始

若要預防睡眠障礙,黃玉書醫師提到,若真的睡不著,則可做一些不要太刺激或太興奮的事情,等到感覺睡意來了,再上床睡覺;而日常除減少咖啡因的攝取、就寢前3-4小時內勿做運動、白天睡眠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等,最重要的還是應調節生理時鐘,若長時間下來症狀依舊沒有獲得改善,就應尋求專業睡眠醫師協助,針對不同的症狀以藥物或行為進行治療,以讓自己擁有一夜好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6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鹼性飲食更健康”,這一養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確實,營養界有較為模糊的“鹼性食物”的概念,通常指的是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這些食物均有各自的營養價值。然而,鹼性食物的養生功效不斷被神化,例如,多吃鹼性食物可以讓人擁有更為健康的“鹼性體質&...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 新浪)如今,人們總是習慣往茶杯裡扔一小把枸杞,然後用開水沖泡,覺得可以起到明目、補腎、補充維生素的作用。但枸杞這樣泡水喝真有效果嗎?枸杞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滋陰、增強免疫力。然而,枸杞中所含的維生素大多是水溶性的,遇熱容易被破壞。如果想利用枸杞來補充維生素,最好是把乾枸杞稍用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