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睡得好 慢性疼痛就能緩解

睡得好 慢性疼痛就能緩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我痛到睡不著!沒睡飽,疼痛怎麼會好?」醫師在門診中有時會聽到這樣的抱怨。英國華威大學研究發現,如果想讓患者舒緩慢性疼痛,睡眠是重要關鍵,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或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困擾。

認知行為療法 打破惡性循環
英國華威大學精神學系睡眠與疼痛實驗室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背痛、纖維肌痛症、關節炎等慢性疼痛常讓患者對失眠、疼痛產生負面連結,說不定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打破這種負面連結。

研究學者以斯帖‧阿佛拉盧研究團隊訂出一套評分標準,可針對長期、慢性疼痛患者測量睡眠、疼痛之間的想法關聯性,並了解這些人的睡眠品質好壞,這項評分量表可幫助探索睡眠與疼痛之間的惡性循環關聯性。

睡得好 有助舒緩疼痛
研究顯示,透過這套量表評分,可以預測患者失眠、疼痛程度,患者睡眠品質較佳、睡得比較好,便能大幅減緩疼痛症狀,特別是接受短療程認知行為療法的患者,更是如此,無論是為了疼痛,還是為了失眠接受認知行為療法治療,都能獲得好處。

研究作者指出,這項研究提供醫療人員一些方法,幫助了解患者對於睡眠、疼痛的想法,研究也證實,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有失眠困擾的慢性疼痛患者,確實有效。

新評估工具 同時處理兩項問題
以斯帖‧阿佛拉盧解釋,近來精神科、心理師針對慢性疼痛治療,多以疼痛管理為主,很少將重點放在睡眠,但醫界開始發展一些治療方式,可以同時處理疼痛、睡眠問題,這套評估量表可做為臨床診斷工具,幫助醫療人員評估、追蹤患者接受治療後的改善情況。

錯誤想法 反讓症狀加重
研究資深作者妮可‧鄧指出,一個人的想法的確可能對情緒、行為,甚至生理造成直接、間接影響,因此對於睡眠、疼痛的想法,也會影響一個人如何處理疼痛、睡眠問題,根據臨床經驗,病人有些想法很健康,也有助減輕症狀,但有些想法就顯得較固執,還可能讓患者產生迷思、誤解,甚至會讓失眠、疼痛更惡化。而新評估工作可讓醫療人員快速釐清患者想法,進而找到真正問題所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1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頭髮的好壞,其實跟我們的身體情況有莫大關係!說起頭髮的重要性,可能大多數人都感觸不 大,但想像一下,如果你的頭發出現了問題,例如少年白、髮質發黃、脫髮等問題,你還會覺得無所謂嗎?  (圖片來源) 身體健不健康,看頭髮!中醫認為,頭髮是「血之餘,腎之華」,與脾胃、肝、腎密切相關,頭髮如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受傷、失能者及老年人,生活中不能缺少輔具,但適合的輔具怎麼選呢?專家建議,先經由治療師評估身體各方面功能,具有復健潛力的病患,應減少臥床、拉長站坐時間,才能避免體力退步,盡快回歸正常生活。 高齡化世界第一 根據經建會推估,2018年國內65歲以上長者占14%,正式邁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阿斯匹靈主要作用為退燒止痛,低劑量還有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肌梗塞的功效;另外,有研究顯示,低劑量阿斯匹靈也可以防癌。但是阿斯匹靈防癌功效要獲得核准為藥品適應症,可能還要很久! 有腸胃道出血副作用 阿斯匹靈是百年老藥,通常都是用來退燒、止痛以及消炎;郵政醫院藥劑科主任洪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