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知覺性頭暈列為新分類疾病 主要症狀有這3種

  護理師退休的李小姐有暈眩症狀長達3年,做過許多檢查結果都正常,四處求醫輾轉找到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診斷她罹患新分類疾病「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簡稱PPPD),建議搭配口服藥與每次30分鐘以上復健運動,1個半月後李小姐終於緩解能正常生活。

  張滋圃指出,病人主要症狀有:(一)慢性頭暈持續逾3個月。頭沉重、走路虛浮,精神不太好。(二)頭暈感嚴重度隨當日生理或精神狀況起伏,剛起床好一點,站立、走動或頭轉動卻又加重。(三)視性暈眩,在超商、賣場最明顯,人群走動、貨品堆得多又高,暈得更厲害。

  張滋圃指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跟大腦掌管頭暈的部位變得敏感有關,往往來自1次內耳或腦部引發的嚴重眩暈症,即使痊癒,病人腦神經卻已被誘發,或因此對復發產生恐懼,愈擔心愈容易感暈,陷入惡性循環。

  張醫師表示,正確診斷讓病人了解致病原因解除疑慮,好轉機會很大。此症狀雖易發生在容易焦慮的病人身上,治療方法不只給鎮定效果的抗焦慮藥物,而是給增加腦部血清素藥物。

  研究顯示,治療3到6個月停藥後仍能改善,減少復發機會。他提醒,40至50歲中年女性是好發對象,建議減少生活壓力,多補充富血清素食物,如:亞麻仁油、維他命B群;保持規律生活作息與開朗個性,搭配認知行為治療與前庭復健運動,就能有效降低暈眩感。

相關推薦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感染疫情受到控制,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前進指揮所」的任務已經完成,將回歸原有指揮體系,後續任務要請部桃擔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國內最新疫情及相關防治作為;值得關注的是,桃...

閱讀詳情 »

日本泡湯文化相當盛行,但現在為了預防肺炎病毒傳染,錢湯和三溫暖等設施,都祭出相當嚴格的防疫規定,除了降低入場人數,定期消毒和換氣,甚至有業者規定,在館內不能和別人交談,要是被警告三次,就可能被禁止入場。(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武肺中國吹哨者 李文亮醫師染疫身亡1週年 美國武肺死亡病例一周...

閱讀詳情 »

美國去年2月6號傳出首起武肺死亡病例,才一年的時間,累計病故人口就飆破46萬。雖然目前疫情看似趨緩,但維吉尼亞州5號卻通報了首起南非變種病毒案例。面對第55屆美足超級盃如期在7號登場,當局十分擔憂會讓疫情反彈,疾管局特別呼籲民眾最好只跟同住家人觀賞,主辦方也會對現場觀賽人士發放口罩、乾洗手等防疫工具...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感染事件,累計20人確診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含1人死亡。疫情指揮中心展開部桃「清零計畫」,第一階段針對全院醫護、流動外包人員進行PCR核酸檢測後,今起啟動第二階段的血清抗體採檢,預計採檢1759人。指揮官陳時中下午2時將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另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將出席說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