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矯正後不戴維持器 小心牙齒跑位

矯正後不戴維持器 小心牙齒跑位

(醫美時尚No.137)

採訪撰文/Miki;本文感謝 耀美牙醫診所提供專業諮詢

許多人以為在矯正完成後,牙齒就會永遠維持在最完美的狀態,其實不然!如果沒有耐心地戴維持器,牙齒的排列與咬合關係很有可能再度改變。維持器有哪幾種?該如何配戴?讓專業牙科醫師為你解惑!


牙齒矯正完成 為什麼還要戴維持器?

維持器的功能是維持牙齒位置,讓矯正完之後的牙周組織能更加穩定。我們每天都要進食,牙齒也會受到各種環境力量而輕微移動,例如生理性的牙齒磨耗、不良口腔習慣、智齒萌發異常甚至顳顎關節障礙等因素,都會漸漸地改變牙齒位置。因此程文鐸醫師建議,即使矯正器拆除後,若希望維持理想的咬合狀態,就應該一直戴著維持器,才能持續享受矯正後的效果。

固定式和活動式維持器 各有特性及優缺點

維持器主要分為「固定式」和「活動式」兩大類。「固定式維持器」通常是針對較容易跑位的上下顎前牙安裝,由矯正醫師黏著在牙齒舌側面。優點是維持性良好、笑起來時看不見維持器;缺點是牙齒清潔較不易,尤其下顎前牙區域容易產生結石,或因脫鈣而形成蛀牙,患者必須努力加強舌側面清潔,4~6個月定期回診洗牙、檢查有無蛀牙產生,同時確認維持器是否仍在正確位置,以避免牙齒跑位。

「活動式維持器」就是能自行裝戴、取下的維持器,分為「全包覆式傳統型」和「全透明型」。前者為醫學用壓克力樹脂板搭配不鏽鋼線圈,維持效果良好,但異物感較明顯;後者則是以醫學用壓克力樹脂板製成的全透明牙托,包覆性良好,配戴時十分美觀,異物感也較不明顯,亦可隔絕夜間磨牙造成的牙齒磨耗。全透明型維持器的最大優點是能在用餐、刷牙和其他重要社交場合時取下,但也因為材質輕薄、較易破損,取下後若沒有細心收納便容易遺失,需要自費重新製作。

維持器的選擇,通常會以患者的牙齒狀況和需求來決定,安裝固定式維持器的患者通常也會搭配活動式維持器,更能有效維持。「無論是固定式或活動式,維持器都應該持續配戴!」程文鐸醫師說明,為了讓牙周組織更為穩定,矯正完成後基本上應長時間配戴著維持器。以固定式維持器來說,安裝兩年後,若牙齒狀態穩定,可與原矯正醫師討論是否拆除固定維持器,並換成活動式維持器;而單純使用活動式維持器的患者,則建議在第一年內應24小時配戴(吃飯刷牙可拿下來),第二年起改為晚上睡覺時配戴,之後逐漸減少配戴時間。

此外,配戴維持器會在口中形成異物感,許多患者在初期會講話不清楚、流口水,這些問題在數週後即可逐漸適應,但如果一直有想要嘔吐的感覺,則建議回到牙科診所調整維持器。 


矯正後不戴維持器 小心牙齒跑位

維持器應妥善收納 避免破損、遺失

一般而言,固定式維持器和傳統型活動式維持器的使用年限較長,而全透明型活動式維持器則因為較容易被咬壞或遺失,建議拿下時就妥善放回收納盒中。「我們會建議患者,在外面用餐千萬不要用衛生紙把維持器包起來,這是維持器遺失的最大主因!」程文鐸進一步提醒,家中有養狗的患者也要特別留意,不要將維持器拿下後就隨意放置,以免維持器被狗咬走而必須重新訂製。此外,活動式維持器如果破損或遺失,也應立即回診訂製,避免牙齒跑位,又必須矯正數個月,才能回到最完美的排列狀態。持續配戴維持器,就是維持美齒的不二法門,唯有身體力行,才能得到長久穩定的效果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端午節將至,又到了粽葉飄香的季節,但是最近腸病毒及流感持續延燒,讓許多家庭主婦怕怕,不知該吃什麼來保健;彰濱秀傳醫院特別建議,要增強免疫力,對抗腸病毒和流感,除了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均衡的營養和適度的運動,還可利用中藥材來製作粽子調養身體。秀傳醫院營養師黃鈺如表示,市售的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其實你並不孤單!為了關懷帕斯堤(愛滋)朋友,嬌生企業員工親手打造充滿愛與溫暖的愛之粽,兩天包粽活動生產出兩百顆粽子,將捐給露德協會,希望讓帕斯堤感受到自己並不是孤單一個人!露德協會一項帕斯堤生活現況調查顯示,每2名帕斯堤就有1位常感到疲倦、孤單。每3名帕斯堤就有1人常感到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也常覺得手心熱嗎?以傳統中醫而言,可能是五心煩熱所致;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稼洺指出,五心煩熱多屬於陰虛體質,主要是身體水分不足,促使患者常感到體內溫度較高,出現身熱、口乾、失眠等症狀。臨床上,有許多因常覺得手心發熱而看診的患者,較嚴重的患者甚至有口乾渴、心煩、小便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癌症連續3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高居癌症死亡率第四的女性乳房癌,近年標準化死亡率明顯增加;醫師提醒,透過定期篩檢能趁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建議女性20歲開始每個月自我檢查,35歲以上每年到醫院做一次乳房檢查,45-69歲,就可配合國健局每兩年一次補助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