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研究發現,精加工食品是讓體重增加的「大炸彈」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研究發現,如果我們的盤子被精加工的食物填滿,那麼我們會吃的更多,體重也會增加的更明顯。

精加工食品是指需要經過多個生產步驟生產的產品,含有工業食品生產的成分,如氫化油,高果糖玉米糖漿,調味劑和乳化劑。早餐裡面常吃的奶油、芝士、培根就是精加工食物的典型代表,而燕麥片,香蕉,核桃和脫脂牛奶就是粗加工食物。

這項關於精加工食物的研究於5月16日發表在《細胞代謝》雜誌上,研究實驗共有20名健康志願者參與。志願者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中心的一個實驗室裡度過了大約一個月,實驗室提供他們所需的所有飲食。

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成「精加工食物組」和「粗加工食物組」,兩組成員都分別食用對應類型的食物兩周,之後組別進行調換,再吃對應類型的食物兩周。值得一提的是,兩組攝入的食物所含卡路里大約相同,且均含糖,纖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參與者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實驗室不對攝入量進行控制。

研究發現,精加工食品是讓體重增加的「大炸彈」

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攝入精加工食物時,他們每天攝入的熱量比攝入粗加工食物時多500卡路里。 更重要的是,在精加工飲食下,參與者的體重增加了2磅(0.9公斤); 而在粗加工的飲食組別中,參與者則是減掉了大約2磅。

大量研究已經表明,精加工食品與健康問題有關,甚至與更高的早死風險有關。但這些研究只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對受訪者進行觀察,並沒有指定飲食方式,所以無法直接證明精加工食物會讓人們吃的更多、體重上升的更明顯。

「雖然這項新研究的規模較小,但通過嚴格控制實驗變數,研究發現了兩種飲食方式帶來的顯著差異。這是第一項能證明精加工食物與攝入更多並體重增加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的研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糖尿病與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Kevin Hall在一篇研究報告中表示。所以從研究可以看出: 限制精加工食品的攝入,可能是預防和治療肥胖的有效策略,研究人員總結道。

該研究還發現,與粗加工的食物相比,人們在吃精加工的食物時往往會吃的更快,儘管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作為支撐,但大體方向如此。之前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進食過快也可能導致食物攝入量增加。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是因為精加工食品往往更柔軟,更容易吞咽,過快的攝入會讓飽腹感延遲。

Kevin Hall表示,在後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需要弄清楚精加工的食物具體是如何影響人們的飲食方式並導致體重增加的。未來的研究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精加工食品配方,看看在不同配方下,精加工食物對飲食方式和體重有何影響。

研究人員最後指出,精加工食物由於低成本和方便,人們很難從生活中將其去除。 但我們必須留意對精加工食物的攝入,飲食中需要粗加工食物的加入。Hall補充道:「不過,對某些人來說,吃的更健康對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也不會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資料來源:Ultraprocessed Foods Really Do Lead to Weight Gain, Small Study Finds

相關推薦

國內疫情嚴峻,外電報導英國死於印度變種病毒的三分之一,曾施打過兩劑疫苗,加上英國大部份施打AZ疫苗,台大醫師施景中在臉書發文,分析並指出印度變種病毒,早晚一定會來進來台灣,指揮中心應考慮超前布署,以手上目前僅有的武器,盡一切可能防範印度變種病毒,讓邊境人員優先施打mRNA疫苗,更引用電影「墨攻」中「...

閱讀詳情 »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國內新增15名死亡個案,截至今天累計452人因武漢肺炎病逝。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資料,一名60多歲男子11日死亡,12日PCR採檢陽性,13日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上說明,國內今日...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185例本土個案、新增15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幾天疫情看起來平穩,不管是從發病日、採檢日,都有往下趨勢,看起來是比較好的跡象。他認為,尤其在雙北,確實整體發展朝向好的方向,都是這段時間大家的努力,但還是不要鬆懈,大家要撐住才行。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185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確診數連兩天在「2位數」,今日新增98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3時將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關於新北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直播。指揮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