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研究發現:中藥大黃治療『慢性腎衰竭』有明顯療效!(歡迎分享)

研究發現:中藥大黃治療『慢性腎衰竭』有明顯療效!(歡迎分享)

中醫認為慢性腎衰竭相當於「水腫」、「窿閉」、「關格」等範疇,是中醫內科難治之症,病人的臨床表現為疲倦乏力、腰膝痠軟、怕冷、納差、性功能障礙及精神抑鬱等。

  《博極醫緣》是一個中醫診症治病的專題版面,撰文者是一群中醫學博士研究生──「博極醫緣」正是來自中醫古籍《大醫精誠》(唐 孫思邈)一文中的語句:「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意謂為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因此習醫人須用心精微,勤學不倦。

  《博極醫緣》自二月起,逢每月第二個周一刊出,與讀者締結醫緣。

  農曆年初二本來興高彩烈與家人共聚天倫,卻收到病人家屬梁太來電告之,丈夫梁先生突然昏迷入院,證實患上急性腎功能衰竭。梁先生平時自覺胃口欠佳、噁心嘔吐、頭痛、無力和夜尿多,近幾月更出現少尿、浮腫、血壓偏高,口中有異味及口腔黏膜潰瘍等現象,家人亦有發覺他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應遲鈍、嗜睡或躁動不安等精神徵狀,醫院證實他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沒料到突然發作為急性腎功能衰竭引緻尿毒癥。

  由於他的主診醫生放假未返,患者入院後肌酐含量在三日之內由600μmol/L急升至1000μmol/L,生命危在旦夕,由於西醫角度認為血肌酐高於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以上,為腎功能衰竭終末期,可見當時情況之危急。幸好醫院最後及時進行「洗血」搶救,終於化險為夷,但梁先生從此便與腹膜透析(俗稱「洗肚」)結下不解緣。

  雖然他每日需要洗肚一次,但他的肌酐指數仍維持在480-600μmol/L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終末期階段,醫院方面表示這數字已是頗佳的效果,隻能延緩腎髒的衰竭而不能完全康復。

  中醫認為慢性腎衰竭相當於「水腫」、「窿閉」、「關格」等範疇,是中醫內科難治之症,病人的臨床表現為疲倦乏力、腰膝痠軟、怕冷、納差、性功能障礙及精神抑鬱等,累及全身五髒六腑,屬於虛實夾雜、正虛邪實之證,病機的關鍵是脾腎陰陽衰敗、濕濁水毒瀦留、瘀血內阻。所以濕濁、熱毒、瘀血既是腎功能不全的病理產物,亦是令腎功能進一步惡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有不少研究應用中藥大黃治療本病有明顯的療效。

  中藥大黃又名川軍,為苦寒攻下藥,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等經,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大黃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緻新,通利水穀……」。所以大黃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化瘀之功,又有洩腎解毒、通淋降濁、利膽退黃、調理髒腑之效,有文獻認為大黃的洩濁和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的功效,正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蕩滌腸胃之功效,使邪有出路,令堆積體內的水邪與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從腸出,從而防止肺、腦及全身水腫,減輕腎髒周圍水腫,改善腎髒功能,助病人安全渡過無尿、少尿的危險階段。

  內地臨床應用大黃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主要有內服、灌腸作結腸透析,及大黃靜脈注射三種方法,大量文獻顯示大黃在臨床應用、實驗研究、機理功用分析方面都是中醫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最有效藥物之一;單用大黃的有效率似乎比大黃合併西藥的有效率更高。如趙紹琴教授所言:「解決尿毒症非透析一途,中醫完全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除病人的生活質素提高,營養狀況良好外,臨床症狀亦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大黃的劑型、組方的多變化,給藥方式的多樣化,使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效果理想。

  根據上述的臨床研究對梁先生處方附子瀉心湯加減治療,方中組合以大黃、黃連、黃芩及附子四藥為主藥,配以金匱腎氣丸以助其腎中之陽。半年後,梁先生肌酐含量拾級而下至最低255μmol/L、尿素氮為14.0mmol/L,雖然仍未達到正常值,但他的情況已由腎功能衰竭終末期,轉為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結果令院方稱奇。

  上述僅是筆者特殊個案的體驗,仍需更多的臨床研究證實,目前CRF病人多長期倚賴尿毒透析法去延續生命,無法根治,除令患者及其親人身心痛苦外,亦加重醫護人員壓力,希望大黃治療CRF的發展,能為CRF病人帶來新的希望。目前,中藥大黃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不失為腎衰竭患者理想的長期治療方法,值得進一步發展研究。

  但最終仍希望大家重視腎病預防,由於目前已知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繼發腎功能衰竭的兩大主要因素,故平素應留意糖尿和血壓的控制,要有適度運動及清淡飲食,保持心境開朗,便可減少腎病的發病率。不幸染病,亦不須要絕望,必需及早診斷治療,嚐試中醫的治療方法,可能有效防止病情惡化。

研究發現:中藥大黃治療『慢性腎衰竭』有明顯療效!(歡迎分享)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必看!夏季食物容易不新鮮!常吃壞肚子!

夏季腸胃不好怎麽辦?給您幾個小訣竅預防!(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5680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一批42萬劑AZ疫苗今(27)日開放配送,全國先灑出15萬劑,卻傳出高雄獲得分配2.1萬劑,竟比重災區的新北市拿到的1.8萬劑還多,引發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公布分配原則,原來是一律用尚未接種過第一劑的醫事人員的6成比例去算出來的。 根據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記者李訢愷/健康報導 因為新冠肺炎病毒快速在傳播,新竹科學園區,有鑑於染疫人數的迅速增加中,將在竹科設立篩檢站中心。有鑑於竹科大廠友達、世界先進等單位染疫人數增加,竹科將在下星期設立篩檢站。 全台灣疫情嚴峻,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也陸續傳出確診案例,面板龍頭廠友達、八吋代工龍頭世界先進、台積電等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單波疫情飆破5千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40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01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6例,總計671例。確診個案中亦新增13例死亡,再寫下單日死亡人數新高紀錄。 自5月11日本土疫情「多...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5月11日本土疫情「多點爆發」以來,短時間內確診暴增,今(27)日最新累計數字已飆破5400例,連帶讓醫療崩潰只在一線之間,連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都公開求救。為了清空病房,挪出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公布全面鬆綁現行解除隔離的條件,好讓輕症、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