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老人常打太極拳,防失智、避免跌倒!跟著武林大師來練功

年紀大的人最怕跌倒,甚至可能造成骨折!老人如何「防跌保平安」?近來根據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老人常打太極拳,可降低跌倒機率。本身是太極拳大師,同時也是中醫師吳建東表示,多項研究顯示,老人練習打太極拳好處多多,除了有助防止跌倒,還能改善失智症,以及改善帕金森氏症。建議大家整套太極拳從頭到尾打完,避免重複單調的招式,對腦部的刺激效果較好。

研究:老人常打太極拳,防失智 避免跌倒!跟著武林大師來練功

研究:老人練太極拳武術,摔倒可能性下降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護理學院(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的研究小組指出,與那些只做伸展運動的老年人相比,練習太極拳武術的老年人摔倒可能性要低50%以上。大約有三分之一65歲以上的美國成年人曾有摔倒的經歷,其中38%的摔倒會導致受傷,送至急診室就診、住院治療或死亡。研究人員也表示,不摔倒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生理行為,恢復平衡需要肌肉力量的結合,以及來自眼睛和耳朵的回饋反應,而太極拳融合了所有這些元素。

太極拳對於下半身的鍛鍊充足 有助預防跌倒、改善失智症

國內練習八段錦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本身是太極拳大師,華佗門第八十代傳人,同時也是中醫師的吳建東表示,老人家容易跌倒,是許多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包括腦部退化、感覺與運動神經不協調、肌肉與神經統合失常、週邊血管循環不良,或是有特定疾病等。許多原因都有可能使老人家走路不穩,如果再加上骨質疏鬆,跌倒的危害就更加嚴重。

他分享曾有1位固定來門診看退化性疾病的老先生,有一次隔了一個多月才來回診,原因就是夜間摸黑走路跌倒,傷了大腿骨,因此元氣大減,過一陣子又沒來回診,經探聽則是又跌倒傷了腰椎,跌倒這件事對老人家來說,可是要謹慎看待的事情。

研究:老人常打太極拳,防失智 避免跌倒!跟著武林大師來練功

老人打太極拳建議整套拳從頭到尾打完,避免重複單調的招式,對腦部的刺激效果較好。

研究:老人常打太極拳,防失智 避免跌倒!跟著武林大師來練功

不摔倒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生理行為,恢復平衡需要肌肉力量的結合,以及來自眼睛和耳朵的回饋反應,而太極拳融合了所有這些元素。

為何會推薦老人家練習太極拳?吳建東中醫師表示,老人只要站立步行,對於預防下肢退化就有幫助。而太極拳強調動作姿勢、呼吸吐納,對健康的幫助會比單純散步大得多。其關鍵原因在下蹲的動作,對於下半身的鍛鍊更為充足,而且透過招式的訓練,可增加腦部的血液循環,對於腦部的神經也有刺激的效用,一方面可鍛鍊神經與肌肉的聯結,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平衡感。在醫學證據方面,已經有數十篇對於太極拳改善失智症、預防跌倒的研究,也有太極拳能改善帕金森氏症的相關報告。

練習「太極拳老架108式」,對腦部的刺激效果好

打太極拳有助老人防跌又保骨,應該如何進行?一般的訓練狀況下,太極拳並不會單獨招式拆開來練,這樣對於腦部的鍛鍊效果較差,而是建議整套拳從頭到尾打完,避免重複單調的招式,對腦部的刺激效果較好。依照各種套路設計不同,吳建東中醫師以他學習「太極拳老架108式」來說,重頭練到尾一共分三段,越往後難度越高,如果體質較差者,練前面第一段即可,體質較佳,則建議全部完練,以增加效果。

老人練習打太極拳,注意以肌肉發力為主,避免受力在關節面

老人在練習打太極拳仍然有注意要點,首先要注意姿勢的正確性,老人家肌肉關節強度較差,要以肌肉發力為主,避免受力在關節面上,以免退化狀況加重。簡單的說,練完應該是肌肉痠痛,而非關節疼痛,姿勢隨個人體質不同,這就要請教專門的太極拳教練。

研究:老人常打太極拳,防失智 避免跌倒!跟著武林大師來練功

在醫學證據方面,已經有數十篇對於太極拳改善失智症、預防跌倒的研究,也有太極拳能改善帕金森氏症的相關報告。

另外,要避免急於求成,鍛鍊過度,一開始體力較差時,勿操之過急,以免耗損體力,以循序漸進較佳。最後,鍛鍊是一輩子的事情,進步也是一步一腳印,決定好方針以後,就要持續鍛鍊下去,長期堅持,效果才會顯著。正所謂「練一生太極,就要鑽研一生、修持一生、開悟一生。」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667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神經損傷導致的肢體癱瘓,患者大多無法痊癒,不僅得面臨病痛,也得接受無法站起來的殘酷事實,為了幫助更多肢體癱瘓患者,義大醫院院長、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杜元坤總會長從鼻腔幹細胞、許旺細胞到間質幹細胞的一系列研究,找到將神經細胞產品化的機制,不僅有機會將斷裂的神經再度接起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的疾病,到了醫院症狀就好了、有的疾病,只有特定時間(如睡眠時)才會發生,另外也有疾病是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但這些不容易檢查出來的疾病,有的會致命,有的會引發中風,有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該如何抓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呢?睡眠血壓升高型 罹患心臟病風險最高新光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生兒黃疸是台灣新生兒很常見的問題,若輕忽則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例如腦損傷、發展遲緩、智能障礙、痙攣甚至死亡,因此常會讓爸爸媽媽感到心慌。膽紅素濃度過高 容易產生黃疸為什麼有些寶寶眼睛和皮膚看起來黃黃的呢?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王信驊醫師表示,當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過高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神經內分泌腫瘤會散佈在全身各個器官,加上症狀並不明顯,導致臨床上超過一半患者就醫時,腫瘤呈現轉移現象,為讓民眾了解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識與警覺,三軍總醫院腫瘤科陳佳宏專科醫師、北市聯醫安寧療護科呂敏吉主任及三總蔡惠芳社工師共同合著《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